iși-lu-lusɁan(布農繪曆/祭事曆)——看不見的符號/文字系統及其消殞
王威智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王威智「iși-lu-lusɁan(布農繪曆/祭事曆)——看不見的符號/文字系統及其消殞」創作作品簡介
(本創作出版名稱為:《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戰與一名布農祭司的回應》)
臺灣原住民族向來以口傳傳遞知識,單純的耕獵生活沒有使用文字的需求,但布農族罕見地流傳著「遺失文字」的故事,並有使用「祭事曆」的紀錄,儘管是在有限的區域,而且年代可考,可能並非具有久遠傳統的器物。目前已知的祭事曆可分成Qanituan(加年端)系統和Haba-an(哈巴昂)系統,前者流傳較廣,受到較大注目,事實上祭事曆的起源地可能就在Qanituan。本文試圖建構可能為祭事曆創造者布農祭司Laung Mangdavan的面貌、1923年以降15年間日本殖民當局追索祭事曆的歷程,以及祭事曆公諸於世以後所觸發的種種討論,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曆板上的圖紋是否可視為「文字」。本文目的不在於介紹或解釋祭事曆圖紋的意義,而是試圖探討祭事曆何以誕生又迅速殞落,祭司Laung預見即將到來的挑戰,「祭事曆」就是他面對挑戰給予的回應。
封面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相關成果
- 越嶺紀行(2019)
- 凡人的山嶺(2016)
- 不存在的島嶼(2013)
- 未來的遺址(1998)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姓名
王威智
作品紀錄
-
2022/10
神父住海邊(蔚藍文化)
-
2021/10
越嶺紀(蔚藍文化)
-
2019/10
凡人的山嶺(蔚藍文化)
-
2019/03
爺們不是好兄弟(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2019/03
惡地公的花生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2018/10
臺灣老虎郵:百年前臺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蔚藍文化)
-
2017/11
兩個鼻孔一起minasi(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2014/07
製圖師的預言(蔚藍文化)
-
2013/12
地圖繪製學(花蓮縣文化局)
-
2012/01
我的不肖老父(讀書共和國/東村出版社)
得獎紀錄
-
2019/01
入選2018下年度(第75梯次)「好書大家讀」
-
2012
101年第1期「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計畫」
-
2012
第8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佳作
-
2009
花蓮文學獎新詩首獎
-
2006
第28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
-
2005
第4屆宗教文學獎散文首獎
-
1999
花蓮文學獎散文特別獎
-
1998
第1屆臺灣省文學獎散文首獎
-
1997
85年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