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美術館門票系列

  • 紐約美術館門票系列|劉文瑄|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紐約美術館門票系列|劉文瑄|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紐約美術館門票系列|劉文瑄|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紐約美術館門票系列|劉文瑄|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紐約美術館門票系列|劉文瑄|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紐約美術館門票系列|劉文瑄|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做為一個藝術家,我(劉文瑄)思索並致力於突破繪畫二度平面的表現方式。我的作品遊走於二度平面與三度立體之間,並嘗試藉由裝置的手法使繪畫作品與觀者產生更多互動。在我近期的作品中,我嘗試發掘現成物件的材料特性與其獨特美感,再將其與繪畫結合,創作出一系列超越二度平面的繪畫作品;我稱之為「塗畫裝置」(Drawing Installation)。

《古根漢昏眩》即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所產生,是我有史以來做過最大最耗時也最花資金的三件連作作品。在這個系列作品中,我使用紐約最為人知的三大藝術殿堂之一——古根漢美術館的門票作為繪畫載體。源自於我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擔任售票員的工作經驗。當時每天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彼此使用各種不同腔調的英文或比手畫腳的溝通。十八塊美金一張的門票彷若通往藝術聖堂的通行證,使我常常好奇這些觀光客為何而來?他們對藝術的看法又是什麼?而另一方面身為藝術家的我,也夢想自己的作品有一天能在古根漢美術館展出。偶然間我興起了以門票作為創作載體的構想。經由此一媒材,我將平面塗畫(Drawing)創作演變成多重視角各自不同的圖像與視覺效果。在第一件古根漢美術館系列作品〈我是劉米亞〉的創作中,我嘗試以英文簽名取代了「塗畫」,構成了抽象的圖畫,同時也意外地發現簽名在票的兩面而產生出不同灰階的多變化的有趣色光效果(Optical Effect)。此次創作初始即抱持著開發此一色光變化在創作中更多的可能性,在《古根漢昏眩》三連作裡,取代黑灰色英文簽名的是各種高明度高飽和度的彩色和紙膠帶,利用票與票之間的些微間距交互反射出各種與膠帶顏色不同的色光,形成膠帶色料顏色與其反射而出的色光顏色兩者共同形成的融合畫面,色料與色光相互交錯排列出各種視角視點各自不同效果、不同圖案的塗畫。

此一新系列作品不僅能呈現出特殊的色光視覺變化,並且試著連結作品畫面上的兩面視覺交錯圖案與媒材本身構成的圓形型體,進而產生出具有邏輯性且變化的觀看方式。這三件連作作品上的圖畫都存在幾個顯而易見的共同點——圖像元素從內到外的擴張、從遠到近的縮小、看似相互對稱但具有些微的差異——左右兩邊的圖案互相輝映,形成缺一不可的互補效果。儘管如此,礙於型體本身的構成限制——二十疊一千張門票用圍繞的方式排列出圓形——觀者看到的畫面往往是門票的左側面、右側面及斷面上的各種顏色的紙膠帶而組構而成的。此時,觀者的視點會不斷的左右來回及上下移動來拼湊及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畫面,而在這半被強迫動態觀看作品之下,畫面會慢慢造成一種點和線組合而成的具有吸入性的空間,塗畫本身的傳達不僅僅是圖案色彩的表現也同時轉移到觀者對畫、光和空間的自身想像。

在簡子傑的文章〈以古根漢美術館門票來製作:劉文瑄的塗畫物件〉裡曾經提到:「一如劉文瑄以古根漢門票構作而成的其他系列作品,如此難以解釋的狀態,似乎也反映了總是混雜著各種藝術語言的當代藝術樣貌;然而,『圓』又暗示了特定的圖像學線索,這會讓我們傾向從象徵性的繪畫角度來觀看;當我們近看,卻又認識到這是以現成物票卷重複構成的複雜物件;這些票卷不以正面示人,遠離了閱讀狀態,轉向感官感覺;又經由系列性的疊層,讓這些物件溢出了平面繪畫固守的二度空間,跨越而成某種微雕塑;最後,它們或是透過書寫、或是透過打洞、乃至在圓形結構上延伸出各種型態的紙面裁切,皆使其形象浸滲成一道無以捕獲的視覺韻律,逃離眼球聚焦成為光影,如同歐普藝術(OP Art),低調、重複、缺乏象徵,卻能夠逕行閃爍。」正如此段文字所述,此次的作品更是企圖讓平面繪畫溢出二度空間,透過一種有別傳統歐普藝術的形式,讓色光與色料並置,在觀者的視網膜上共譜一首視覺的變奏曲。

在製作此三件連作作品過程中,為了最終能達到門票上圖案兩面性交錯的最佳色光變化視覺效果卻又能保持手感的塗畫效果,在製作技術研發的過程中可是吃盡了苦頭。之前在創作過程中發現原先設定的作品尺寸似乎無法呈現最佳呈現效果,已決定將三件連作作品的完成尺寸擴張到180公分直徑,厚度還是維持約為六公分不變,希望如此能使作品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而此一決定因涉及尺寸的擴張而導致之前所用的土方法——用鉛筆點出紙膠帶要貼的位置——無法順應大尺寸的塗畫而導致圖案變形嚴重。迫使當時已做好的作品需要重做,此外也需要再次研發更快更有效率的方法以因應尺寸的變化,整個過程幾乎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去實驗。幸運的,最終研發出的方法好比實驗室裡研發出新的化學武器還來的厲害,效果最終如何?還得大家期待我的個展。

此次另外一個新的嘗試,是在門票背板裝置了低轉速馬達,讓上膠乾燥後的作品可藉由馬達慢速轉動,根據過去類似作品的展覽經驗,觀者往往會左右移動身體讓視點游移去觀賞不同角度的畫面,而此一旋轉的裝置可以讓觀者除了左右移動身體視點看到不同畫面之外,也可以在更長的觀賞過程中看到畫面旋轉後不同的塗畫效果。

三件連作作品順利完成後,另設定在展覽時現場應有自然光採光,原因是此次的三件作品是由色料與色光所混合,而色光的部份若是由自然的太陽光色溫形成與由人造的燈光色溫形成有極大的差異,根據製作過程中的測試,自然光色溫所造成的色光會讓此每件作品的效果發揮到最大。不過大部分的展場恐怕無法具備這樣的條件,退而求其次,就只有在展場為每件作品以左右兩盞四十五度角的投射燈投射至作品圓心。三件作品希望能以適當的間距在同一空間一起呈現,觀者會在其中看到三件作品既類似又各自不同的視覺效果。而一但觀者湊近作品,近距離觀看細節,另會發現原來創作媒材上關於古根漢美術館的識別線索。接下來,當觀者再度回到一定距離觀賞三件作品的整體全貌,美術館門票的意象與此整體視覺效果在心象中疊合,至此,整件作品才得以完全傳達。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