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的四季風華

  • 洛可可的四季風華|微光古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洛可可的四季風華|微光古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洛可可的四季風華|微光古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洛可可的四季風華|微光古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洛可可的四季風華|微光古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微光古樂集「洛可可的四季風華」演出簡介

十七世紀末的法國在文化上經過了一場大改革和洗禮,他們從義大利吸取建築、園藝、工藝、音樂等文化精華,並將之轉化為「法國風格」,而在音樂界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宮廷樂長盧利更是為國王建立了典型的「法國音樂」。當時法國的音樂文化與政治密不可分,近乎唯我獨尊的形象,音樂也象徵著太陽王一把隱形的政治寶劍,隨著時代變遷,人們開始嘗試將義大利音樂和法國音樂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將兩種風格的品味巧妙地融合,逐漸成為了一種流行。

十八世紀的作曲家法蘭索瓦.庫普蘭於1724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融合品味》(Les Goûts-Réünis)或作《新合奏曲》的作品集,其中Réünis就是調和法國和義大利的音樂之意。

十八世紀,法國的洛可可風格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蔓延,洛可可的特點包括誇裝但極致優雅的藝術性。在音樂上,洛可可風格本身是從巴洛克音樂發展而來的,在法國這種新風格被稱為「優雅風格」(Galant Style),在德國被稱為「敏感風格」(Empfindsamer Stil),這種洛可可式音樂風格具有極其精緻的裝飾音和輕快、親密的音樂曲風。

雖然刻畫自然景色的樂曲最受為人所知的是韋瓦第的《四季》。但這個主題不只啟發了韋瓦第,而還有許多的作曲家們,其中一位就是法國巴洛克作家約瑟夫.柏當.玻瓦莫提耶。他於1724年在巴黎創作並出版了一套法文清唱劇《四季》,一個聲樂和樂器伴奏的名作,甚至在韋瓦第創作《四季》之前就已出版。

玻瓦莫提耶在自己的作品這樣描述道:《春天》(Le printemps)帶來鮮花、微風和鳥鳴,帶有一種小風笛般詠嘆調;《夏天》(L'ete)中熾熱的太陽,但我們必須為眾神而努力工作,當太陽下山時,與牧羊女談戀愛;《秋天》(L'automne)是關於葡萄的豐收和葡萄酒暢飲;《冬天》(L'hiver')則是一個荒涼的季節,但卻也是舞會、談戀愛,當然還有飲酒的好時機。

在這場音樂會上,微光古樂集將用庫普蘭的音樂來展現路易十五時代法國和義大利的「融合風格」,並邀請女高音黃莉錦老師演唱玻瓦莫提耶的法文清唱劇《四季》,同時帶來最早以義大利風格創作奏鳴曲的法國作曲家雷貝爾、和創立法國小提琴學派的勒克萊爾等作曲家的法式巴洛克經典室內樂名作,展現路易十五時期的混合音樂文化,和貴族與貴婦們嚮往農村、牧羊人與大自然的憧憬,用音樂繪製一幅巴洛克的田園畫。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文宣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微光古樂集

立案日期

2019/12/02

負責人

陳逸群

團體簡介

微光古樂集,為台灣在地的古樂團暨古樂資訊平台。專注於使用古樂器和早期演奏技法,自2019起由旅歐古低音管演奏家-蔣皓任,巴洛克小提琴家-大下詩央與台灣小提琴家——陳逸群,集結旅歐美與在地的年輕台灣古樂演奏家朋友們,以尊崇歷史文獻考究和復古演奏的方式演出歐洲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到古典等早期音樂。

從上個世紀開始到今天,古樂復興運動在世界各地的音樂發展上已是顯學,為了讓台灣與國際音樂潮流接軌,旅歐美的團員定期回台灣帶領古樂團,樂團用在地深耕與生動創新的方式推廣古樂,除了不定期舉辦古樂演出與校園推廣講座之外,同時也結合巴洛克時期的繪畫,舞蹈,戲劇,古畫攝影等古歐洲的歷史美學,用鑑古知今的方式認識歷史與提升台灣的美感教育。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