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の曲

華之和音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秋の曲|華之和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1.  樂曲風格多元,跨界引發話題

本場音樂會以邦樂中主要兩大日本傳統樂器-尺八與日本箏為主軸,選曲包含了古典本曲至現代的經典作品,並使用不同形制規格的尺八與不同音響取向的(日本)箏,讓聽眾可以一舉了解樂器的音色全貌。而除了器樂的樂曲外,此場並邀請臺灣著名舞台劇演員一同演繹「故事結合音樂」的作品,劇本為日本著名作家齋藤隆介的《花さき山》,演員老師巧妙地配合著音樂旋律演繹故事,演奏者們隨著故事劇情搭配歌唱,使作品張力更為豐富,驚艷全場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委託作品帶動國內作曲家投入世界音樂創作

此次音樂會邀請到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潘家琳副教授為尺八與日本箏譜曲,初次與作曲家研討邦樂,不僅是作曲家展開新的體驗與學習,也因為文化差異而有新的想法與火花。其創作作品受到聽眾的高度讚賞,引發國際邦樂演奏家們的意興,未來有望於2019年再次合作,創作尺八、日本箏與三味線之三重奏,並邀請國際著名長唄三味線演奏家杵家七三共襄盛舉。

2018年3月30日在台中新民高中藝術中心音樂廳《春の風の調べ》音樂會,也委託陸橒創作《墨‧跡》一曲,引發國人對日本箏及尺八有另一風貌的詮釋感到驚嘆。

3.  臺灣邦樂人才的培育

邦樂在臺灣的發展相較於西樂或國樂困難許多,樂器與課程的引進門檻都非常高,例如語言溝通、樂器運輸等困境,由於臺灣的民族性與日本大不相同,演奏技術及文化精神皆仍須赴日本取經。

從音樂方面來看,邦樂的樂曲除了獨奏與二重奏外,大合奏編制也是主要樂種的特色之一,華之和音表藝團體藉由此音樂會,帶領臺灣邦樂學子共同演出,除了打造邦樂完整的形象,也給予邦樂學習者能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自我實現需求,同時也讓邦樂愛好者有個努力的目標與嚮往。以精神層面來說,日本的中心美學觀「和」的概念,必須透過實踐的過程才得以窺視,在合作與合奏過程中,讓邦樂學習者意會「和」之概念。

4.  日本邦樂界的高度注目

華之和音兩位演奏家,皆擁有日本NHK邦樂甄選入選的高度實力,此次音樂會,兩位挑戰日本邦樂家皆認為極有難度與鑑別度的曲目《秋の曲》(三木稔曲),其完整性受到日本邦樂界的注目,並提高了許多日本在地邦樂家們與之合作的意願,以促成臺日音樂的交流。

演出曲目

2017/11/05 台北國家演奏廳
宮城道雄/曲《泉》
三木稔/曲《秋の曲》
宮田耕八朗/曲《花さき山》
尺八本曲、宮田耕八朗/編曲《鹿の遠音》
潘家琳/曲《風之森》
宮田耕八朗/曲《甘樫の丘にて》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曲譜首頁
演出照片
創作者簡介
文宣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