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空間《勥之二》
2019年舞蹈空間舞蹈團三十周年之際,曾邀請七位出身「舞蹈空間」的編舞家打造《勥》系列作品,展現「舞空出品」的創意與多元主題,深受各界好評;2021年舞團趁勝追擊,用行動支持舞者,以《勥之二》延續品牌核心精神。
《勥之二》此次以雙舞作呈現,先由舞團第六代也是現役舞者林季萱打頭陣,2019年曾為舞團《心的物語—身》,將偶化為引動舞蹈的神奇物件;此次延續對於偶的鑽研,透過一個意象鮮明的夢境,以及她長期以來對於大自然的觀察與探索,打造出新作《晨昏線》。林季萱與戲偶設計余孟儒合作,先自山上選擇最有生命線條的樹枝,再透過刷洗、除蟲、防腐的過程中與之細細對話,逐步將樹枝化身為懸絲偶,成為與舞者共舞的媒介,有時形隨舞動,有時形舞各自表態,運用日夜交界的曖昧時刻,巧妙地運用舞者多變的肢體牽動象徵自然的脈絡,點出人與環境之間隱藏的親密關係。
而另一支作品《我的身體.我的歷史》,是由舞空第四代舞者董怡芬編舞,由舞蹈博士李宗興擔作舞蹈構作,從追溯個人族譜開始,以檔案式的呈現,揭開影響舞者樣貌的生命軌跡。不少舞者一開始是斬釘截鐵的認定成為專業舞者的選擇,是來自個人堅不可摧的「意志」,但一代代向上追問起來,個人肢體特色似乎確實乘載了歷史的軌跡——對阿祖裹小腳的興趣、想要刻意放掉學習武術的力道、客家背景、地理移動路線……,種種蛛絲馬跡都對每一個人的現況有著不同層次的影響,於是不同於一般的「身體族譜」,就在時間與空間的測量中,逐漸被型塑出來。
執行人員
藝術總監:平珩
助理藝術總監:陳凱怡
舞團經理:葉瓊斐
舞團行政:李依璇、宋郁晴、黃佳彗
舞團教師:劉啟亞、黎美光、詹舒涵、張智傑
空間策展:黃申全
舞台監督:許哲晟
舞台技術人員:余祖瑩、林家郡、唐郁琁
攝影:陳長志
錄影:片子國際有限公司
平面設計:賴佳韋工作室
《我的身體‧我的歷史》
編舞家:董怡芬
舞蹈構作:李宗興
音樂設計:劉子齊
服裝設計:范玉霖
舞者:陳韋云、施姵君、彭乙臻、王彥、黃彥傑、李怡韶、周新杰
《晨昏線》
編舞家:林季萱
物件/戲偶顧問:余孟儒
音樂設計:高勤倫
舞者:陳韋云、施姵君、王彥/黃彥傑
舞蹈空間舞蹈團
1992/08/18
平珩
舞蹈空間舞蹈團成立於1989年,由第三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平珩創辦,將舞團成功發展為媒合多元、連線國際的開放式創意製作平台。除在台灣各地演出外,並至歐亞美加39國際城市巡演,全球展演製作累計近千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重要舞蹈評論主筆傑克‧安德森,曾稱述「舞蹈空間是一個舞者訓練精良,演出令人愉悅的團體」。
舞團作品形式跨界多元、風格亮眼,2006年起著重國際發展,呈現多位國際編舞家作品,強化舞團表現風格與面貌;2013年起與荷蘭科索劇院的合作共製,建立起與荷蘭舞蹈劇場、瑞典斯堪尼舞蹈劇場等知名團隊的合作,讓「舞蹈空間」成為串連台灣與歐洲舞蹈的創意平台;2016年起建立春秋兩季分別呈現藝術性強、著重大眾性與創意性作品運作模式,讓各界看見台灣具有包容性與可塑性的舞蹈個性。
重要活動
國際巡演
- 2017年 舞蹈空間×譚盾計畫《迴》—歐洲巡演
國際合作
- 2018年 舞蹈空間×科索劇場×TIFA2018台灣國際藝術節《BECOMING》(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 2019年 舞蹈空間×島崎徹《舞力》(臺中國家歌劇院、臺北城市舞台)
- 2020年 舞蹈空間×瑪芮娜‧麥斯卡利《媒體入侵》(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北城市舞台)
國人創作
- 2018年 舞蹈空間×無獨有偶《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水源劇場)
- 2019年 舞蹈空間30周年前哨戰《勥》(舞蹈空間舞蹈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