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聲聲傳字情

臺灣崑劇團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聲聲傳字情|臺灣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 集結台灣、中國優秀崑曲演員

本次計畫「聽聲聲傳字情」邀請中國傳字輩後人:王世瑤(王傳淞之子)、周好璐(周傳瑛孫女)來台,演出四段折子戲,台灣則邀請著名演員國光劇團王鶯華、文化大學劉稀榮、戲曲學院京崑劇團臧其亮、唐瑞蘭等四位老師,與傳字輩後人同台飆戲。

  • 挑選系列折子呈現崑曲經典

臺灣崑劇團挑選《水滸記.活捉》、《十五貫.訪鼠測字》、《牡丹亭‧遊園驚夢》、《連環計‧小宴》皆為昔日傳字輩老師經典劇目,以台灣演員擔綱演出,展現台灣崑曲藝術的執行能力。

  • 台灣崑曲的成果展現

自1991年崑曲傳習計畫開始至2000年十年期間,培育多名台灣優秀崑劇演員,至今2017年共二十七年,臺灣崑劇團與這些演員們一同成長,深諳演員們的特色,本次系列演出,特別挑選四位傑出崑劇演員,經過二十七年磨練,依其唱腔、表演之特色專長,安排劇目,亦可展現臺灣崑劇團多年培育崑劇演員之成果。

  • 崑曲活動推廣

本團去年(2017年)進行系列傳統戲曲推廣活動,皆獲得廣大迴響,為了持續帶給民眾更好的崑曲藝術饗宴,今年(2018年)特別邀請中國傳字輩後人與台灣優秀崑曲演員同台演出,目的即在推廣崑曲藝術。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臺灣崑劇團

立案日期

1999/06/05

負責人

張秋桂

團體簡介

緣起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支持下,1991至2000年,由曾永義教授和洪惟助教授主持「崑曲傳習計畫」,廣泛邀集中國大陸各劇團優秀的崑劇演員及教師來台教授崑曲,多年來培訓出一批專業表演者。

創團

為了延續此計畫的成果,2000年在洪惟助教授的帶領下,以參與該計畫的成員為基礎,組成了台灣第一個專業崑劇表演團體「臺灣崑劇團」。持續聘請中國大陸名師來教學,並持續吸收國光劇團、台灣戲曲學院等劇團年輕演員入團學習,現有演員三十餘人,並有專業水準的伴奏樂隊。

發展

臺灣崑劇團行當齊全,能演劇目相當多元。團員平均年齡三十多歲,頗有發展潛力。這批由大陸眾多崑劇名師指導訓練出來的優秀崑劇表演者,不僅吸收了大師的精華,更試圖建立自我特色。多年來已累積折子戲五十餘折及《牡丹亭》、《爛柯山》、《風箏誤》、《蝴蝶夢》、《玉簪記》、《琵琶記》、《獅吼記》、《西廂記》、《尋親記》、《奇雙會》、《荊釵記》、《范蠡與西施》等十二個全本戲的實力。

迴響

數年來,臺灣崑劇團經常參與兩岸崑劇聯演。2000 年 4 月、2006 年 7 月、2012 年 6 月應邀赴蘇州參與第一屆、第三屆、第五屆「中國崑劇藝術節」演出,獲得台灣及大陸崑劇界一致的肯定與讚揚。2006年7月應溫州市邀請在溫州鹿城文化中心演出《爛柯山》兩場。2010年應邀赴日本宮崎縣演出、2013 年夏天赴德國海德堡、慕尼黑以及 奧地利維也納演出、秋天赴上海與上崑聯演,皆獲得觀眾熱烈迴響,當地媒體亦爭相報導。

推廣

臺灣崑劇團除了每年定期舉辦各項大小的演出活動外,亦積極辦理各式教育推廣研習及輔導大專崑曲社團,以擴大崑曲欣賞人口,期能使精緻的崑劇藝術在台灣得到傳承與發揚,帶動台灣整體戲曲藝術的提昇與發展。

近年重要活動

  • 2017《范蠡與西施》崑劇校園巡演 /成功大學 / 東吳大學 / 新港藝術高中
  • 2017「試妻與獻妻」──臺灣崑劇團秋季公演 / 大稻埕戲苑 / 中央大學
  • 2018臺灣崑劇團夏季公演「臺灣崑曲女聲──親情愛情夫婦情」/ 大稻埕戲苑
  • 2018臺灣崑劇團冬季公演「荊釵殘夢」/ 城市舞台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