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下的首映會》
偶寶貝劇團
透過本團執行2011-2012年『瓦礫堆間的巴楠花』專案之反饋,發現民族大愛與長榮百合兩校孩子,對於造型與色彩特別有創造能力。無法清晰以話語述說的故事,總是能從繪圖中表達,並且運用原民環境裡獨有的圖騰和色彩,大膽畫出奇妙的視角。
為持續穩定八八風災後重建學童的自信、專注力和表達力,2012-2013年接續以故事劇場繪本及偶戲動畫設計《彩虹下的首映會》藝術教育課程。上學期進行『繪本製作:彩繪山林我的家』,讓孩子們進行環境與在地素材的探索,以社區筆記本、私房小故事的方式,帶領孩子創作出專屬個人的繪本故事。
下學期「偶戲動畫製作:戲劇蒙太奇」則以繪本故事為雛形,從動畫原理的認識、故事發想、製作分鏡,到動畫製作與配音,逐步發展難度更高的偶戲動畫創作。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學童也逐漸抒發、轉化心情,找到快樂與天馬行空的揮灑空間,更添自信與風采。
上學期的繪本創作,透過多元的探索與引導,讓孩子累積生活中的文化素材,再引導自編故事的創作,完成個人的繪本作品;這些累積持續到下學期,運用繪本故事的原型,綜合多種素材與媒介特性,完整呈現孩子的個人創作。也透過分組合作,從協助同儕完成夢想,相互合作且彼此激盪的過程;藉由不同媒材表現發揮創意,讓孩子運用多元文化,以及創造力進行創作動畫的作品。
課程單元:
【上學期】繪本製作:彩繪山林我的家
繪本萬花筒、小書翻一翻、社區筆記本、私房小故事、歡迎來我家、跟著圖像跳舞、彩圖繪製、繪本製作、一家一故事
【下學期】偶戲動畫製作:戲劇蒙太奇
動畫欣賞與原理介紹、腳本與構圖、動畫與偶ー設計、動畫與偶ー製作、小組製作ー拍攝、動畫與音樂、小組製作ー配樂、作品統整與分享
實施效益與影響
1.藝文陪伴重建·引導創傷出口
多數在班上屬低成就的學生,在此次課程中能夠獨力完成繪本作品,創作內容從一開始的排斥、接受到學習轉換想法與態度,最後竟願意在動畫課程中分享自己的私房小故事,整個過程明顯觀察到學生心境上與意念的轉變,以繪畫陪伴引導情緒出口,並藉由動畫課程的轉化,將傷痛導致正面的面向,加強學童的自信。
2.藝術教育新素材·開發藝術創作天份
動畫紙偶的創作階段,發現高年級的學童對於角色的想像具體化仍有限,故教學團隊引導學生以個人角色作為紙偶創作核心,再以此引導發展其他相關角色、素材,成功引發學生創造力的運用。其中部分學生明顯表現出創造力與組織發展的潛能。
除了藝教於樂主題課程的教學示範,這套引導課程在教師研習的示範中也引發極好的迴響,引發線上教學之藝術與人文教師對於素材運用的開創想像。
3.加強故事組織能力·誘發自信表達與創作
大部分學生一開始的表達能力較弱,沒辦法適切的以語言表達想法,透過長時間的陪伴與引導。繪本的創作,從內容的選擇、構圖、圖面構思、文字創作,最後必須在全班或攝影機鏡頭前完整的說出自己的繪本故事,過程中因為時間的累積、沉澱、深入、反思,主題與日常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同學表現得落落大方,從容的在鏡頭前分享自己的繪本作品!從繪本課程挑戰個人創作,到動畫製作學習小組團隊協力,同儕關係的建立,過程中同學的表達能力與自信心有長足的進步。
4.由部落資產出發·連結藝術與人文環境
課程設計中,將藝術創作的素材,由個人最有感情的物品以及故事出發,並帶領學生以不一樣的角度,探索自己生活的社區;引導孩子不循平常慣用的模式,思考並找尋自己的文化根源。這樣的課程設計也讓老師明顯看見孩子與平日不一樣的面相,並引發文化中自然而然、豐富的獨特性。從孩子分享的重要的物品可發現,原鄉的文化本來就在生活中存在,由小至大,經過一個學年的循序引導,才能在最後作出具獨特性的動畫作品,將傳統文化重新接軌現代媒介,創新文化資產。
5.教學合作成功·開創藝文與教育整合案例
兩學年以來的專業藝文團隊進駐學校藝術與人文課程,不僅為偏鄉學校導入原本缺乏的藝文專業師資,更經由學校的搭配延伸合作教學,達到十分成功的加乘效果。除了平日的延伸課程以外,兩校老師配合教學會議,以及動畫課程的參訪與預先體驗,都在後續教學上加強協助效果,學校配合度也是本專案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藝文團隊與教育機關攜手合作,讓本專案的課程成效達到相當成功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