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盒子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祕密盒子|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團隊於2003年二月至六月,曾試教修訂完成國小兒童成長團體Part1。秘密盒子為前述活動的進階版,以結合圖畫與遊戲之藝術活動為主要教學內容。全名為國小兒童成長團體Part2—自卑情緒、藝術篇

計畫目的

提出自我心理學的Erickson認為:7歲到12歲(小學學齡)的兒童,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為勤奮與自卑。本團隊成員在執行國小兒童成長團體Part1時,發現本校學童普遍缺乏自信。而且多數有情緒障礙及人際互動不良學童,兼伴有嚴重自卑感,故擬定本次主題為自卑情緒、藝術治療篇。

在Adler的研究中,注意到個體在產生自卑感受時,會採取補償措施並進而追求卓越或是追求權勢,以突破與超越自卑心理困境,藉以彌補因失敗而喪失的自尊與自信(張春興,民78;Lundin , 1989)。因有此調整機制,許多個體人格狀態才能轉變為具獨立成熟、生產力、且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Manaster & Corsini , 1982)。基本上,兒童時期的社會興趣,會隨著年齡成長轉為追求職業生涯的滿意度與成就感(Behrens , 1995)。

近年來,學者處理自卑議題不再侷限於自卑感受與補償措施,Adler嘗試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發展(LaFountain & Garner , 1998),並擴及因應策略如何有效突破特定的心理困境問題。對此Folkman和Lazarus (1988)認為因應策略包括問題解決與情緒宣洩導向。張高賓(民89)認為,引導兒童作適當的情緒宣洩,有情緒穩定、社會適應與心理功能發展的效果。無論正向或是負向情緒,個體透過內在的認知評估,瞭解現有資源,再採取適當因應策略才是克服自卑等心理困境的關鍵所在。

因此本計畫以「自卑感受」相關理論爲基礎,協助在國小五、六年級學齡的學童,釐清自卑感受,並提供具體的遵循方向,以協助個體在大環境中有更好的適應。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課程師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