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社會人—協力造屋書寫的形式與內容
胡湘玲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作為協力造屋的召集人,汗得學社從2003年開始在南投潭南與921震災的朋友、在白俄與車諾比核災移民,2006年在印尼亞齊與南亞海嘯朋友,2008年在高雄那瑪夏與荒野夥伴,2011年開始在北科大建築系與來自甘比亞的同學,2013年在桃園大溪修整歷史建物,2014年開始在澎湖馬公與建築系學生青年協力造屋。關於協力造屋,每一次行動(每一個動詞)都是在創造與實踐,同時也是一個個故事連結。潭南、白俄、那瑪夏、大溪、與澎湖。協力造屋的房子,都是太陽房子。這是一種可以複製,人人可以做到的企圖。這是關於能源反思的技術實踐。
延續「協力造屋」,此計畫開始書寫汗得這幾年的作為,除了為自己(胡湘玲)與參與者的紀錄,也是一種在「社會」裡的痕跡。 從協力造屋一直到學校的成立。2018年九月,汗得學社成立了「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
「汗得建築工事」緣起於協力造屋的反思:在愈來愈抽象的世界裡,我們可以如何實在的生活?
在這個從「紀錄」與「形式」著手的寫作計畫中,以長文與短文搭配的書寫形式,以圖文穿插的節奏,書寫這原來要從後面道來的故事。原來,學校是新的工作,也是協力造屋從2003年就開始實踐的內容。
協力造屋的學習、實在的生活、安居的實踐,這三個子題在此書寫計畫中互相支持,無法切分的盤根交錯是主題也是在書寫路上需要繼續努力的所在。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相關成果
- 技職教育雙軌制度在公東高工─黃清泰校長與他的木工明星學生們(2013)
- 古蹟維護與現代居住--從專業化與制度化的面向探討德國生活古蹟的指定保存維修與再利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