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

徐若宇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藝術駐村暨國際當代戲劇節—— 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 ) 策展交流計畫、丹麥國際共創與研究專案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徐若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計畫為期兩個月,橫跨芬蘭與丹麥,整合藝術駐村、國際策展交流與國際共創階段性成果發表三大面向,旨在深化徐若宇長期研究的泛靈論與巫文化祭儀實踐,並透過藝術方法介入當代社會與文化政治脈絡。計畫期間三個階段均依進度順利推進,涵蓋駐村田野調查、策展交流與共創作品的初步實驗性呈現,並建立了後續發展的合作基礎。

駐村階段,徐若宇於芬蘭亞特雷斯創意中心(Arteles Creative Center)參與「靜默、覺察、存在」(Silence Awareness Existence)計畫,聚焦薩米族(Sámi)泛靈宇宙觀與祭儀實踐之觀察與記述。透過駐地機構提供之書籍閱讀、駐地森林錄像紀錄、實驗平面拍攝、夢境筆記與劇本書寫,完成劇作《彩色頭顱拼貼獸》的主體結構與文本雛形。此劇作以後殖民批判為分析基礎,探討泛靈知識在殖民與資本邏輯下的邊緣處境,並思索當代表演藝術如何轉化祭儀為抵抗與修復的潛在場域。

策展交流方面,徐若宇與波羅的海圓環藝術節(Baltic Circle Festival)執行總監進行深入對話,探討該藝術節如何透過策展實踐回應薩米族殖民歷史與芬蘭當前環境政治議題,進一步深化對原住民策展、跨文化展演策略與藝術政治倫理的理解與實踐。

共創階段則與丹麥科技藝術家 Jakob la Cour 合作,在哥本哈根 Jakob la Cour Studio 發表《Stories from the Mystical Realms》(神秘境域的故事)階段性實驗作品分享活動。該計畫於白盒子空間進行兩位藝術家在臺灣阿美族與蒙古國察坦部落的祭儀田野對談,在黑盒子空間則進行儀式化的感官體驗實驗。實驗融合沉浸式技術、劇場詩學與泛靈敘事,探索人類、自然、科技與靈性之間的交織關係。此外徐若宇跟丹麥知名藝術團體 Sisters Hope 藝術總監 Gry Worre Hallberg 進行深入交流,並參訪在哥本哈根的 Valby 區開設「感官中心」(Center of the Sensuous)。本計畫不僅深化徐若宇對祭儀與感知實踐的藝術研究,也拓展其於跨文化藝術創作與國際策展網絡中的未來發展路徑。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文宣品
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報告表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姓名

徐若宇

族名

Fadah Nakaw

Name

HSU, JO-YU

作品紀錄
  • 2024/11

    策展 《虛室・旱地行舟》香港 x 臺灣 行為藝術展演

  • 2024/05

    電影編導 實驗短片《夢舟》 臺灣與秘魯共製

  • 2023/10

    策展 《METSÁ BIRI 叢林蒼穹下》秘魯首都利馬

  • 2023/04

    電影編導 實驗紀錄片《中午時刻的洞穴與河流》臺灣與墨西哥共製

  • 2023/03

    策展《夜間旅行—— 神聖、危險、強大、純潔》臺灣臺北

  • 2023/03

    詩作發表〈花豹引路〉、〈渡鴉與夢的化石〉、〈有黑美洲鷲的慶典隊伍〉    

  • 2023/03

    紀實攝影《馬薩特克日常》

  • 2022/12

    聲音裝置《我們曾經住在水中》

  • 2022/10

    策展《水、土地—— 生命之源》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得獎紀錄
  • 2024/04

    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2024年個人獎助

  • 2022/11

    2022年,獲墨西哥華特拉文化局(Huautla de Jiménez)頒發榮譽勳章,該獎項經當地原住民族社群正式同意授予。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5/03

    【藝術家對談暨階段性發表】《Stories from the Mystical Realms》(神秘境域的故事)臺灣x丹麥共創

  • 2024/11

    【策展作品】《虛室・旱地行舟》香港 x 臺灣 行為藝術展演

  • 2024/02

    【實驗性沙龍體驗展演】《精神靈遊:在地球、生物和技術中遊走的神秘路徑》臺灣x丹麥共創

  • 2023/12

    【博覽會】《亞馬遜面紗凝視奇幻菌語》,ONEOFFS國際藝術博覽會

  • 2023/11

    【編導作品】實驗紀錄片《中午時刻的洞穴與河流》,美國紐約ACCENT SISTER 重音姐妹邀請展映

  • 2023/10

    【策展作品】《Metsá Biri叢林蒼穹下》,秘魯利馬藝術聯展

  • 2023/05

    【委託創作】沉浸 x 演出 x 互動《玩家試煉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2023/04

    【編導作品】實驗紀錄片《中午時刻的洞穴與河流》,英國Breaking Convention迷幻意識雙年會,邀請展映

  • 2023/03
    ~
    2023/04

    【策展作品】《夜間旅行——神聖、危險、強大、純潔》,臺灣x馬薩特克藝術展,臺北理善聚藝空間

  • 2023/03
    ~
    2023/05

    【編導作品】實驗紀錄片《中午時刻的洞穴與河流》,臺北理善聚藝空間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