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製.圖
邱杰森
本展覽是邱杰森的製地圖(cartography)系列創作,集合了2017年臺北美術獎的《長安西路39號》、2020 MIT台北藝博《信義路五段5號》到2021年於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個展《寰宇圖集》與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絡世》等創作歷程,形成一套藝術製地圖的創作脈絡。
展覽除了展出近兩年來的三個主要系列作品(足跡與深度、城市拓樸、Terra Covid),同時也會舉辦《寰宇圖集》(The Atlas)個人作品集的發表活動,形成一個具脈絡化的創作研究體系。對應此一世界的符碼現況,杰森擬建立一套創作模式將製圖術應用於藝術創作,藉由拆解、組裝與重塑地圖諸般元素,企圖在空間拓樸的規則中,使錯綜複雜的複層平面交織,賦予它變形後新的視覺感受,從而建構一種新拓樸美學。因此,杰森以藝術創作的概念製圖,是作品中含納了拓樸地圖的概念,使其產生有如「地圖樣式」的視覺感受。
本次個展的主題《後.製.圖》,將三種不同元素的字詞拆分後重組成三種意涵,進而衍生出製圖的另一層意義。「後」(Post-)本質上是某種主體意識、觀點、形式的後繼概念,意味著「在……之後」;「製」(Make)則具有「製作」、「生產」之意;「圖」(這裡意指Map或picture)「地圖」或「圖畫」,試圖將理性邏輯的地圖與感性表現的圖畫共構成為圖式拓樸的圖像創作方式。
連結前兩字,成為了「後製」與「後」+「製圖」,意味著本展具有某種製圖概念,卻又不全然是製圖,而具有著「後製」與「圖」的變形特徵。
因此,《後.製.圖》除了延伸邱杰森的複層創作與當前世界的「抽象」事物,將熟悉的風景抽象化,並去掉所有外在性與形象的外層,只擷取其印象或符號,甚至只保留某種色塊和線性的流動。另一方面,本展作品從形式上,看似理性邏輯,但其實是富情感化的理性寫生,或說是另一種寫景,根本上只是一種不確定性的挑選與觸碰。
邱杰森
Chiu Chiehsen
-
2021/12
Terra Covid
-
2021/07
雅加達事件簿
-
2021/05
爆炸容器
-
2017
臺灣—法國製造
-
2017
阿波羅計畫
-
2017
刻畫聲響
-
2015
足跡
-
2015
「界」—台灣地圖
-
2015
不存在的美好境地—信仰者
-
2021/07
X-site計畫,首獎
-
2018/10
宜蘭獎,首獎
-
2017/12
臺北美術獎,入選
-
2016
臺南新藝獎
-
2015
高雄獎,入選
-
2014
南法影展,入圍
-
2022/05~2022/06
新世界(臺灣,臺北市,双方畫廊,個展)
-
2019/10~2019/12
數位機動的寫意與寫實—智動與點雲(臺灣,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
-
2019/10~2020/01
限時動態—超領域國際展(臺灣,新北市,臺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
-
2019/07~2019/08
開/關 地景(臺灣,臺北市,非常廟藝文空間)
-
2019/04~2020/06
此景(臺灣,臺北市,本事藝術)
-
2018/07~2018/10
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17/12~2018/01
臺北美術獎
-
2017/08~2017/09
新生北路三段82號(臺灣,臺北市,福利社,個展)
-
2017/06~2017/09
如畫之詩(臺灣,臺北市,新富町文化市場)
-
2016/05
看不見的斯納克(法國,蒙彼利埃,當代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