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牙牙學語》創作計劃

吳億偉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2008年,我(吳億偉)前往德國攻讀博士學位,便以「三十歲之姿」,開始「牙牙學語」的日子。在德國這幾年來,時常為語言所困,從一開始的熱情與傻勁,到後來發現常為溝通不良,或無法正確表達而感到沮喪。自己在外文上的表現,當然是無法成為一個正面的榜樣,但是,由於寫作關係,特別敏感文字,依賴文字,感受諸多排列組合,只是在歐洲大陸,多樣的語言,反倒讓我對溝通的侷限與不可能以及溝通的多元與諸多可能,有著深刻感受,這是在台灣從來沒有過的刺激。因此這不是一本教人怎麼學好外文的書,相反的,這是一本記錄學習語言上挫折與喜悅的生活筆記。因為人與人之間靠著聲音與符號串起關係。巴別塔的傳說,就是宣告自我的挑戰。面對一種語言,除了面對一個新的文化與國家,也必須面對,那個面對整個新環境的自己。這本散文集,也回顧自己這些年來,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在語言學習上,去反思我們為什麼要學外文?

《牙牙學語》共分四輯,本書文章長度因字數因內容而有所區別,可能長達五千字,也可能短至五百字。風格主為紀實,我希望嘗試做一些形式上的挑戰。作為書寫者,我將化身為一個過時巨大的小孩,與環境互動,寫自己,寫台灣背景,寫身邊事事物物。

在此要說明的,在繳交的作品裡有些變動如下:「在意」本打算以對話體書寫,但書寫過程中發現書信體更能達到有距離的對話感,因此改用書信體;「生活練習」部分原計畫只打算寫德國生活,但是書寫過程中,我發現加入這幾年歐洲台灣遊走的經驗,會更為豐富;而「他們的故事」我也改以目前身邊的朋友經歷和我看到接觸的人群為主,所以改名為「經過的人群」因朋友而去的城市地點,也是這部分的焦點之一。

顯示完整資訊
內容摘錄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