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芳 LIN, Mei-Fang
林梅芳出生於台中市,從小學習理論作曲,師事潘皇龍、吳丁連、盧炎和曾興魁。她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赴美進修,以全額獎學金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完成作曲碩士學位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作曲博士,師事Edmund Campion, Edwin Dugger, Sever Tipei, Guy Garnett, Zack Browning 與 Scott Wyatt。在柏克萊唸書時因榮獲Frank Huntington Beebe基金會音樂獎學金和George Ladd巴黎獎赴法國巴黎三年,跟隨Philippe Leroux學習作曲,並在巴黎電腦音樂中心IRCAM參與為期一年的電腦音樂與作曲密集課程。回美完成博士學位後於2007年受邀於伊利諾大學擔任專任客座作曲助理教授,並於2009年開始在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擔任專任作曲助理教授,2015年升等為該校作曲副教授。2016年林梅芳受邀返台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客座一年,並於2017年起擔任該校專任作曲副教授。林梅芳作品獲獎無數,包含了多項在台灣、韓國、法國、義大利、英國與美國等地所舉辦的國際作曲比賽。她的音樂也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中接受音樂會演出與電台廣播,並收錄於在台灣、法國、義大利、英國、美國與紐西蘭出版發行的CD唱片。除了以作曲家身份活躍於國際現代音樂樂壇之外,林梅芳也以鋼琴家與指揮的身份積極參與音樂會演出,特別是對現代音樂的推廣不遺餘力。她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管絃樂團助理指揮,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夏季管絃樂團音樂總監,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現代音樂樂團副指揮德州理工大學年度現代音樂節音樂總監,北美洲薩克斯風協會雙年會議職業樂團指揮等職。
室內樂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Hovor(二) |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 2015 | 6分 | |
渦流幻象 | 古箏,小提琴I,小提琴II,中提琴,大提琴 | 2015 | 8分45秒 | |
五形聲刻 | 古箏I,古箏II,擊樂 | 2014 | 9分30秒 | |
糾纏 | 薩克斯風四重奏 | 2014 | 7分30秒 | |
競技, 紀念毛里西奧・ 卡赫爾 | 擊樂I,擊樂II,擊樂III | 2014 | 6分 | |
摩擦 | 長笛,中提琴 | 2009 | 8分 | |
紗/線 | 鋼琴I,鋼琴II,擊樂I,擊樂II | 2007 | 4分 | |
混音計劃 | 長笛,雙簧管,豎笛,低音大提琴 | 2007 | 9分 | |
影像重組 | 長笛,豎笛,小提琴,大提琴,鋼琴 | 2005 | 6分30秒 | |
隱藏之徑 | 直笛,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吉他I吉他II,鋼琴I,鋼琴II | 2005 | 5分 | |
即將... | 中提琴,大提琴,豎琴,鋼琴 | 2001 | 7分 | |
時間軌道 | 長笛,雙簧管,豎笛,巴松管,長號,擊樂,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 2001 | 7分 | |
影子?鏡子? | 豎笛,長號 | 1998 | 12分 | |
西遊記 | 鋼琴I,鋼琴II | 1997 | 9分30秒 | |
音靜音競音境 | 長笛,雙簧管,豎笛,小喇叭,擊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 | 1996 | 10分 | |
主題與變奏 | 小提琴,鋼琴 | 1995 | 14分 | |
為豎笛與鋼琴的四樂章 | 豎笛,鋼琴 | 1995 | 7分 | |
點線的嬉戲 | 小提琴,大提琴,鋼琴 | 1994 | 6分30秒 |
器樂獨奏
*連結至「補助成果檔案庫」網站對應補助成果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
五形聲刻 | 古箏I,古箏II,擊樂 | 2014 | 9分30秒 |
未提供文字著作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