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炎 LU, Yen
盧炎 LU, Yen
1930年11月 20日生於南京,祖籍江西南康。1941年,進入英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聖光中小學就讀,開始接觸教會音樂。1948 年,由於健康因素休學在家,他開始聆聽中央廣播電臺播放的古典音樂,研讀樂理,並且無師自通地嘗試作曲。1949年來臺之後,盧炎考上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跟隨高慈美、戴序倫學習鋼琴與聲樂。四年後,他從師大畢業,先後在臺北市建國中學、國立藝專任教,同時向蕭而化學習和聲及對位法,奠定穩固且紮實的理論基礎。 1963年,盧炎搭船前往美國,到東北密蘇里師範學院攻讀音樂教育碩士,但兩年後,放棄即將得到的學位,轉往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學習理論作曲,師從威廉•賽德門(William Sydeman)。他開始研究巴爾托克、荀白克、貝爾格、魏本等現代大師作品,並且開啟了他感知兼備,融合非調性與調性、以及五聲音階調式的音樂創作。1967年,為長笛、單簧管、小號、法國號、大提琴,與雙打擊所創作的《七重奏》是他公開發表的第一首作品,該曲受到布列茲《無主之槌》的影響。1971年,盧炎取得曼尼斯音樂學院文憑,隔年進入紐約市立大學市立學院繼續攻讀作曲,並開始接觸電子音樂,師事作曲家大衛朵夫斯基(Mario Davidovsky),他教導盧炎解構核心樂念使之成為種種可延展的材料,並在音樂事件的推移中,透過材料的對比性與凝聚力,使之成為有機的生命體。此外,大衛朵夫斯基也鼓勵他創作具有中國風格的音樂,對盧炎的影響深遠。1976年,盧炎應邀返臺擔任東吳大學客座教授,隔年再度赴美,進入賓州大學學習作曲,師事喬治•羅伯克(George Rochberg)和喬治•克蘭姆(George Crumb)。 獲得碩士學位後,盧炎於1979年返臺定居,並再次任教於東吳大學音樂系。他的作品揉合了東方美感與西方現代音樂的語法和結構觀念,使用許多傳統戲曲音樂及樂器,加上管絃樂團編制,呈現豐富多層次的樂種融合。音樂則猶如詩人寫詩,具有如歌的抒情性,散發著空靈詩意。從盧炎的作品中也可看出作曲家對生命當下的細膩感受以及內心對周遭事物的感觸或寫照。 1997年自東吳大學音樂系退休後,盧炎仍在藝術學院音樂系、師大附中音樂班等校兼課。在國內音樂作曲教育上,他發揮了百年樹人的教學傳承事業,培育出許多目前國內重要的年輕作曲家,並且有系統地向國人介紹二十世紀的音樂,啟發學生的音樂視野。其作育英才所帶來的影響,正如蝴蝶效應般無限擴散,成就非凡。盧炎於1993年榮獲國家文藝獎。1998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作曲家。2008年,因口腔癌病變逝世,享年78歲。 (資料來源:臺灣音樂館)
歌劇/清唱劇/舞台劇/音樂劇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大瓠 | 混聲四部合唱﹝12 人﹞、笙、琵琶、豎琴、打擊 | 2000 |
管弦樂/協奏曲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鋼琴與管弦樂團的協奏曲第二號 | 鋼琴與管弦樂﹝兩管制﹞ | 2006 | ||
大樂三章 | 國樂大合奏曲 | 2004 | ||
台北幻想曲 | 管弦樂﹝兩管制﹞ | 2004 | ||
台北協奏曲 | 長笛與弦樂團 | 2003 | ||
管弦幻想曲Ⅲ:綺思曲 | 管弦樂 ﹝三管制﹞ | 2000 | ||
小提琴協奏曲 | 小提琴與管弦樂團 | 200? | ||
東吳大學百齡頌讚 | 合唱、管弦樂團 | 1999 | ||
動物大學校歌 | 管弦樂﹝兩管制﹞ | 1999 | ||
馬前潑水 | 小管絃樂團與嗩吶 | 1994 | ||
管弦幻想曲Ⅱ:撫劍吟 | 合唱與管弦樂﹝三管制﹞ | 1988 | ||
管弦幻想曲Ⅰ:海風與歌聲 | 管弦樂﹝三管制﹞ | 1987 | ||
管弦樂三章 | 管弦樂﹝兩管制﹞ | 1985 | ||
暎暎曲 | 弦樂合奏 | 1983 | ||
憶江南三首 | 管弦樂﹝兩管制﹞ | 1982 | ||
黃昏 | 管樂團 | 1980 | ||
清平調 I | 小型管弦樂 | 1978 | ||
憶江南 | 1978 | |||
To A Little, White Flower | ﹝三管制﹞ | 1970 | ||
Symphony for Large Orchestra | 二管制 | |||
國樂合奏曲 | 笛、簫、中音管、高音嗩吶、中音嗩吶、打擊樂器、高胡、二胡、大胡、倍革胡 | |||
管弦樂與竹笛 | 竹笛與管弦樂團 | |||
龍宮傳奇 | 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 |||
雙鋼琴協奏曲 | 雙鋼琴與管弦樂團 | |||
暎暎曲 | 小型國樂團 |
聲樂作品(含合唱曲)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丑神 | 聲樂、大提琴 | 2003 | ||
醉扶歸與皂羅袍─取自牡丹亭 | 聲樂、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笙、豎琴、打擊 | 2000 | ||
雙溪戀歌 | 聲樂、鋼琴 | 2000 | ||
東吳百齡頌讚 | 獨唱、混聲四部合唱與管絃樂 | 1999 | ||
時光之歌兩首 | 女高音、鋼琴 | 1999 | ||
月 | 女高音、長笛、單簧管、豎琴、小提琴、低音提琴、打擊 | 1998 | ||
家具音樂 | 聲樂、鋼琴 | 1996 | ||
吟古之二 訴衷情 | 男中音或女中音、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雙打擊 | 1995 | ||
洛夫歌曲四首 | 女中音、鋼琴 | 1988 | ||
有一個名字 | 聲樂、鋼琴 | 1985 | ||
林中高樓 | 女高音、鋼琴 | 1984 | ||
神的帳幕在人間 | 聲樂、鋼琴 | 19?? | ||
失落 | 聲樂、鋼琴 |
室內樂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飛翔的詩思 | 弦樂四重奏與鋼琴 | 2007 | ||
十方協奏曲﹝給雙鋼琴與打擊樂團﹞ | 雙鋼琴與擊樂 6 人 | 2006 | ||
弦樂四重奏:北港小鎮 | 弦樂四重奏 | 2006 | ||
絲竹六重奏 | 笛、琵琶、阮、胡琴、揚琴、古箏 | 2005 | ||
亡魂曲 | 鋼琴與不知名樂器 | 2004 | ||
迎神曲 | 低音提琴、鋼琴 | 2004 | ||
勇士頌 | 鋼琴與不知名樂器 | 2004 | ||
矮靈祭 | 鋼琴與不知名樂器 | 2004 | ||
慢板戰歌 | 鋼琴與不知名樂器 | 2004 | ||
八重奏:秋天的悼念 | 長笛、雙簧管、小號、長號、小提、中提、大提、低音提琴 | 2003 | ||
臺北組曲 | 室內管絃樂 | 2002 | ||
七重奏 | 長笛、低音管、小號、長號、打擊、小提琴、低音提琴 | 2001 | ||
馬年七重奏 | 長笛、低音管、小號、長號、打擊、小提琴、低音提琴 | 2001 | ||
台加四重奏-鐘聲 | 不詳 | 200? | ||
尋幽曲﹝二重奏﹞ | 古箏與不知名樂器 | 200? | ||
擊樂三重奏 | 打擊 3 部 | 1999 | ||
十方五重奏 | 雙長笛、鋼琴、雙打擊 | 1998 | ||
雙鋼琴、雙打擊樂及鋼琴的五重奏 | 長笛*2、打擊*2、鋼琴 | 1997-1998 | ||
雨港遊記 | 傳統樂器五重奏 | 1997 | ||
國樂五重奏〈雨港遊記〉 | 竹笛、二胡、琵琶、揚琴、古箏 | 1997 | ||
木管五重奏 | 長笛、豎笛、法國號、雙簧管、低音管 | 1996 | ||
八月協奏曲 | 鋼琴與室內樂團 | 1995 | ||
國樂五重奏曲Ⅱ | 竹笛、二胡、琵琶、古箏、打擊 | 1991 | ||
弦樂十五重奏 | 小提琴 6、中提琴 3、大提琴 3、低音提琴 3 | 1988 | ||
弦樂四重奏:雨夜花 | 小提琴 2 部、中提琴、大提琴﹝弦樂四重奏﹞ | 1987 | ||
低音大提琴與打擊樂 | 低音提琴、打擊 3 部 | 1985 | ||
國樂五重奏Ⅰ | 笛、笙、中胡、揚琴、琵琶 笛、笙、中胡、揚琴、琵琶 | 1984 | ||
四重奏曲 | 小提琴、豎笛、雙鋼琴 | 1983 | ||
長笛鋼琴二重奏 | 長笛、鋼琴 | 1981 | ||
憶江南 II | 室內管弦樂 | 1980 | ||
竹絲曲 | 竹笛類一人、南胡二人、中胡、大阮、打擊樂各一人 | 1979 | ||
雙簧管與打擊樂 | 雙簧管、打擊 | 1979 | ||
浪淘沙 | 中音、長笛、降B豎笛、小提琴、大提琴、打擊 | 1973 | ||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 小提琴、鋼琴 | 1971 | ||
四重奏曲 | 降B豎笛、低音號、雙打擊 | 1970 | ||
四重奏曲 | 長笛、鋼琴、低音長號或低音大號、打擊樂 | 1969 | ||
七重奏 | 長笛、降B豎笛、F調法國號、降B小號、大提琴、雙打擊 | 1967 | ||
Waltz | 降E高音、降B高音3部、降E中音、降B低音、降E低音豎 笛 | 1964 | ||
Trio | 長笛、雙簧管、鋼琴 | |||
Water Dragon Quartet | 小提琴、單簧管、雙鋼琴 | |||
八重奏 | 長笛、雙簧管、單簧管、法國號、小號、打擊、大提琴、低音提琴 | |||
公祭之樂、家祭禮成之樂 | 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法國號 2、定音鼓、弦樂團 | |||
弦樂四重奏三樂章 | ||||
長笛鋼琴二重奏 | 長笛、鋼琴 | |||
尋幽曲II | 洞簫、古箏 | |||
鋼琴、擊樂與雙長笛四重奏 | 鋼琴、打擊、雙長笛 | |||
雙長笛與擊樂三重奏 | 雙長笛、打擊 | |||
鐘聲 | 聲樂、長笛、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低音提琴 |
*連結至「補助成果檔案庫」網站對應補助成果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
十方協奏曲﹝給雙鋼琴與打擊樂團﹞ | 雙鋼琴與擊樂 6 人 | 2006 | |
大瓠 | 混聲四部合唱﹝12 人﹞、笙、琵琶、豎琴、打擊 | 2000 | |
醉扶歸與皂羅袍─取自牡丹亭 | 聲樂、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笙、豎琴、打擊 | 2000 | |
雙溪戀歌 | 聲樂、鋼琴 | 2000 | |
東吳大學百齡頌讚 | 合唱、管弦樂團 | 1999 | |
雙鋼琴、雙打擊樂及鋼琴的五重奏 | 長笛*2、打擊*2、鋼琴 | 1997-1998 | |
雨港遊記 | 傳統樂器五重奏 | 1997 | |
國樂五重奏〈雨港遊記〉 | 竹笛、二胡、琵琶、揚琴、古箏 | 1997 | |
歌 | 大提琴獨奏 | 1997 | |
林中高樓 | 女高音、鋼琴 | 1984 | |
弦樂四重奏三樂章 |
未提供文字著作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