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苓瑄 HUANG, Ling-Hsuan
黃苓瑄,作曲家。其音樂探討聲音與感官、規律性與衝擊的多面維度思考。近來於作品中嘗試音樂與儀式元素結合,與自然共振的人工式詮釋。作品包含獨奏、室內樂、管弦樂、電子音樂、裝置、音樂劇場等形式。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Karlsruhe)作曲最高藝術家文憑,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作曲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學士。師從Prof. Dr. h.c. Wolfgang Rihm、Prof. Walter Zimmermann、Anton Safronov、錢善華教授。自德國於卡爾斯魯厄音樂院以最高分(Auszeichnung)完成作曲最高文憑後負笈荷蘭海牙皇家音樂院專攻電子音樂學程(Sonology Certificate)。 獲獎包括2018年德國音樂大賽(Deutscher Musikwettbewerb)作曲首獎、15. Carl von Ossietzky作曲比賽特獎(2015)、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青年創作比賽二獎(2015)、臺灣音樂中心TMC國際作曲大賽(2011)等獎項。作品曾於德國SWR2與Deutschlandfunk等電台播放。曾合作的樂團包括德國巴登國家劇院(Badisches Staatstheater)、德國現代樂團學苑(Internationale Ensemble Modern Akademie)等,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個人網站 http://linghsuanhuang.com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ling-hsuan-huang
聲樂作品(含合唱曲)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Glass Daisy / Immortelle | 為女高音與鋼琴 | 2022 | 14分 |
室內樂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聯星 | 為長笛與長號 | 2023 | 8分 | |
蝕刻/Etching | 為笛簫、箏、琵琶、擊樂、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 | 2022 | 13分 | |
雙擺 | 為中音長笛、單簧管、37簧笙、箏、擊樂、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 | 2021 | 8分 | |
催化/Catalysis | 為中國笛、阮、箏及絃樂四重奏 | 2020 | 13分 | |
Beneath the Surface | 為木笛四重奏 | 2019 | 11分 | |
Ritual | 為弦樂四重奏 | 2019 | 20分 | |
Trompe l'oeil | 為低音管、手風琴與小提琴 | 2019 | 10分 | |
isshaku | 為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法國號、小號、擊樂、兩隻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 | 2018 | 8分 | |
Mosaik | 為長笛、單簧管、法國號、兩隻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 | 2018 | 5分 | |
M | 為次女高音、長笛、低音長笛、單簧管、低音單簧管、鋼琴、兩隻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 | 2017 | 9分 | |
Between | 為低音長笛、擊樂與豎琴 | 2017 | 8分 | |
The Way We Talk | 為木笛二重奏 | 2017 | 10分 | |
∞ | 為三位演奏者與七顆磬 | 2016 | 6分 | |
鳥鳴間 | 為女高音、鋼琴與中提琴 | 2015 | 12分 | |
Ausdehnung | 為單簧管、擊樂、鋼琴與大提琴 | 2014 | 18分 | |
悲歌行 | 為兩位女高音、長笛與兩位擊樂 | 2014 | 13分 | |
三台電腦和它們的主人 | 為次女高音、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擊樂與低音提琴 | 2013 | 9分 | |
隔江猶唱後庭花 | 為琵琶、長笛、單簧管、法國號、長號 、擊樂、鋼琴、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 | 2013 | 7分 |
器樂獨奏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The Way I Talk | 為木笛獨奏 | 2019 | 7分 | |
~343 m/s | 為手風琴獨奏 | 2018 | 4分 | |
Negativzeichnung | 為低音提琴獨奏 | 2016 | 9分 | |
騷 | 為中提琴獨奏 | 2011 | 8分 |
電聲音樂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彼岸 - 無常之聲 | VR與Ambisonics電聲 | 2023 | 25分 | |
Trompe l'oreille II | 四聲道錄像作品 | 2021 | 5分 | |
引之微觀 | 為兩位表演者、物件與Ambisonics電聲 | 2021 | 18分 | |
<8> | 為波場合成陣列喇叭系統 | 2019 | 7分 |
其他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它們從不存在。 | 一位表演者、詩、電聲與物件的音樂劇場 | 2023 | 15分 | |
《CONTACT 高雄連線》 | 影像舞蹈劇場 | 2022 | 24分 | |
My Little Universe | 一位表演者、物件、電聲與即時攝影機影像的音樂劇場 | 2022 | 8分 | |
No. 103 | 為布、鼓風機、波場合成陣列喇叭系統 | 2020 | 循環播放 |
*連結至「補助成果檔案庫」網站對應補助成果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
流體之微觀 | 弦樂團 | 2023 | 12分 |
蝕刻/Etching | 為笛簫、箏、琵琶、擊樂、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 | 2022 | 13分 |
催化/Catalysis | 為中國笛、阮、箏及絃樂四重奏 | 2020 | 13分 |
未提供文字著作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