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

  • 音樂創作|江佳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創作|江佳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創作|江佳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創作|江佳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創作|江佳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創作|江佳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江佳穎《離開巴別塔》樂曲解說

編制:Percussion I: Tambourine, Temple Blocks, Marimba 
Percussion II: Bongo Drums, Sleigh Bells, Tambourine, Marimba 
Percussion III: 4Tom-toms, Sleigh Bells, Slap Stick, Vibraphone, Tam-tam 
Percussion IV: Snare Drum, 4 Brake Drums, Sleigh Bells, Bass Drum, Timpani, Maracas 

「巴別塔」是舊約聖經中語言開始分歧混亂的地方,原因是當時的人想造一座能通天的高塔〈即巴別塔〉,展現人類的企圖心及驕傲,因此上帝變亂他們之間的語言使之無法溝通,而終止了造塔的工程。現今人們也常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而缺乏憐憫及謙卑的胸懷,即使是語言相同,常常也無法同心建造對人類有益之事物;因此離開巴別塔的寓意在於離開我們自身的驕傲及自大,重尋與他人創造超越語言的契合。

本作品分為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為快板,以非音高打擊樂器描述歡樂狂歡的慶典;第二個段落為慢板,以Marimba及Vibraphone等音高打擊樂器表現人心的不滿足及尋求,中間樂段則以固定節奏及半音爬升的主題描述攀升的築塔過程,並結束在無法再攀升的高音音群,表現終因無法達成共識而聳立於半空中的高塔。最後的段落則以反向主題及帶出離開巴別塔之省思,在不斷下行的樂句中也逐漸加入象徵盼望的節奏音型。

江佳穎《負荷》、《夢見我的鏡》樂曲解說

編制:混聲四部合唱、鋼琴

《負荷》、《夢見我的鏡》接續過去幾年為國內青少年創作的理念,歌詞選用本土新詩,創作內容具鼓勵及啟發的本土歌曲。其中《負荷》近二十年來被收錄於國民中學國文課程,其意義及文學價值已深植於台灣學子心中;吳晟老師本身也為此一雋永詩作能譜曲感到相當有意義也非常關心。而《夢見我的鏡》選自向陽一系列台語童詩,此台語童詩饒富趣味及韻味,也蘊藏詩人無限的想像力。在音樂的詮釋方面,希望以溫暖的音調、圓滑的長樂句表現出「負荷」中父親對子女綿密的愛;「夢見我的鏡」則以俏皮的節奏及合唱與鋼琴間呼應的對話,表現擬人化的鏡子,以適當的音高帶出台語的音韻,也是創作中重要的考量。在此要特別感謝兩位詩人願意讓我為他們美好的詩作譜曲,也期盼這樣的作品能為台灣新詩與現代音樂創作的結合留下美好的記錄。

江佳穎《當我們同在一起》樂曲解說

編制:雙長笛(兼短笛)、鋼琴

《當我們同在一起》的創作靈感來自一本童話書,以聖經舊約故事中挪亞方舟的故事為題材,敘述方舟裏各式各樣的動物如何共處一「舟」,從開始的新鮮有趣,到中途的彼此嫌惡、埋怨,及至危機來臨時,終於激發出彼此之間的團結和情誼。童話書中的大家長挪亞及個性鮮活的動物們常跳躍在我的腦海中,希望能以音樂表現出它們多樣活潑的性格。樂曲開始以長笛的泛音及鋼琴的低音域表現風雨欲來的情境,當中以一單純的樂句代表大家長挪亞的動機,之後依據此動機發展出多樣的變奏型式貫穿全曲。中間樂段以雙短笛及鋼琴三方的相互模仿及較勁表現動物之間的互動,三位表演者不只在音樂上互動也需要配合舞台上的走位及肢體表演,以達到更生動的演出效果。在樂曲的結束也將樂曲引導至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當我們同在一起」,傳達了音樂中不可言喻的趣味。希望藉由長笛、短笛及鋼琴兼具傳統及現代的聲響組合,營造三位演奏者間的互動與默契,也帶出故事中互助互信的真諦。

顯示完整資訊
曲譜首頁
文宣品
相關成果
  • 音樂創作(20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