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探東風

舞蹈空間舞蹈團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要論及《三探東風》,就一定要提到舞蹈空間舞團的前兩齣作品,他們之間有著重要且連貫的脈絡。2002年《東風乍現》成功地開創了東風舞風的新紀元後,編舞者楊銘隆繼續延續「以人為主」、「操縱意向與被操縱中的對抗」發展方向,並與國立國光劇團創意聯盟,顛覆京劇演員的身體慣性,誘導出屬於傳統表演者的特殊肢體潛力,發展出2003年的《再現東風》。2005年二度與國光劇團創意聯盟,除為了「東風系列」三部曲寫下一個完結篇外,與希望能與京劇演員身上找到一個傳統精神,現代表象的出口,同時本項計畫也獲得國藝會「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得到首演場一百萬的補助,以及建弘文教基金會、復華文教基金會、新光吳火獅文教基金會、吳東進基金會、建華金控等單位贊助首演演出與媒體行銷宣傳事宜。

對於舞蹈空間而言,獲得補助是一則喜一則憂,喜是:大家看到了舞團在挑戰跨界合作的努力,與題材上的創新;憂是:面對兩次東方系列的創作,以及面對國光劇團的傳統體質,我們還能在構想上做出什麼突破與創新?

擔任編舞者的楊銘隆,擁有「崔莎˙布朗派」的深厚技巧,他所訓練出來的舞者,需要擁有身體動作合理運用的扎實基礎。在強調肢體有機性的原則下,動作表現看似流暢輕鬆,但其張力收放卻包含高難度的掌握技巧,也因為「東風系列」所呈現的不是國人所熟悉的優雅東方、慢調美學,因此對舞者與觀者而言,在基礎的表演概念將進入了春秋戰國的征戰起伏。

顯示完整資訊
文宣品
新聞稿
相關成果
  • 三探東風秋季巡演計劃(2005)
  • 九十二年秋季巡演 東風再現(2003)
  • 91年秋季演出 東風乍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