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詩集創作計畫
謝旭昇
不論是時間或空間或其中之生命,皆展現斑駁的樣貌,但終究有一無以撼動的軸輪在運轉著,這道軸輪將我們帶出,也將我們收回。這道軸輪可能以季節的樣貌展顯出來,或以哲學問題的形貌被思考著,或以空間的變體被體驗著。例如,季節是一個反覆被經驗著、使我們同時意識到差異與重複的特性之概念,其差異來自於時間本身的流動帶來的變化,重複則來自於我們對於時間的意識——亦即,某種標記——所產生出的可辨識之節奏。故本創作之前面幾部,將以季節為名,但不以傳統連續的四季作為標記,而是包含季節的連續、斷裂、重複,以讓讀者意識到差異與重複之特性,擬以「第一部 入秋」、「第二部 復夏」、「第三部 涉冬」此三部來達成,書寫內容將涉及時間的流動(即差異)以及時間的標記(即重複)。
除時間以外,生命的面貌也在時間流動和被標記之中輾轉變化,其中包含了內在真實及外部實存。既有的外部實存係由過往的內心真實所推動著,而逐漸形成現今的實存,故內心真實可謂外部實存之母。其他此類探索內心真實的詩作,將彙整於本創作「第四部 夏日對話」中。相對地,如果我們的視角可以從外部實存出發,對所觀察到的事物質地和運行進行質疑和叩問,將能夠洞見現實之荒謬,亦即,人向世界的索求以及世界軸輪的不為所動,如此一來,生命不啻是一場場戲劇中的戲劇?本創作期將此一矛盾概念以詩語言帶給讀者,即為「第五部 劇中劇」想要達致的精神。而此一內心真實和外部實存的葛藤,不乏難解之命題,值得以詩歌的語言來呈現矛盾的狀態,故「第六部 在五分鐘之前宇宙才被創造」即在探索:縱使我們的意識結合內心真實和外部實存,仍不能獲得真實性的保證。
本創作亦想挖掘人們對於空間感知變化的無理由性,即「這裡」的概念總是在人們抵達該處後被建構,故人們並無法提出為何其不是在另一個地方「那裡」之道理,此展現了生命在軸輪轉動下,面對空間輾轉變化的結果,是無能為力且找不到任何理由予以詮釋的;同時,空間的意義無法來自於他人,僅有主體「我」可透過感知建構空間的體驗,故前述空間變化的無理由性也需由「我」來概括承受,形成一種私密的空間經驗,無從分享和向他人借得。本創作嘗試在「第七部 諸我領地」中,以空間及其中的物事來作為詩的對話和互動對象,期以詩語言創造出空間經驗的不可取代性,此特性的反面即為無理由性,為一絕對私密的空間感知,期能使讀者藉由這些語言重構著屬於自己的空間,此亦為本部創作的隱含試驗。
謝旭昇
Hsieh, Hsu-Sheng
-
2021/07
邊沿(詩作,收錄於《2020臺灣詩選》,二魚文化出版)
-
2021/06
花盆(鏡文化)
-
2021/06
病房(鏡文化)
-
2021/06
一種抵抗《奧古斯都》自然觀的「可選擇性」視角(於「微批」線上平台發表)
-
2021/06
賈人手記(收錄於《大頭菜文藝月刊》68期)
-
2021/05
西瓜(鏡文化)
-
2021/03
塑像的剝落與詮釋:《奧古斯都》的歷史暗箱、自然觀與悲劇性質(於「微批」線上平台發表)
-
2021/03
預感之室(收錄於《字花》90期)
-
2021/03
在我問Y未來想做什麼事情而不是問想從事什麼職業之後Y去看了舞台劇的晚夜有三隻共用身體的鳥鼓脹而沉默且面惡而流淚那是我從人的空罄的胸腔看見(收錄於 好燙詩刊:Poemcast)
-
2018/01
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冠軍
-
2018/01
香港工人文學獎,新詩組,第二名
-
2015
舞劍壇醉俠國際文學獎,新詩組,第二名
-
2019/02
台北國際書展—《長河》發布會
-
2018/08
詩沙龍八月場:創作論(台灣,台中市,梓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