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同步模組錄像計劃
林其蔚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人體本身就是新媒體元件,一個具有接收/輸出界面(色聲香味觸)的運算機器,我(林其蔚)嘗試用真人來組裝出一套表演機器,在每一個人的工作形式被明確定義的前題下(輸入程式,或著說遵守遊戲規則),參與者可以隨其所欲的運作,互動或互相影響。與此同時,集體始終追隨著一個同步的訊號。 技術性地說,便是將同步訊號和內容碼分開,同步信號可以同步趨動不同界面的輸出(亦可能由集體給出,如步伐聲),與此同時,「隨機」產生器(random signal generator)持續地提供內容碼,讓演出者自行詮釋,並追隨同步碼始終之切點,如此我們可以在一個限定的大結構之中,創造出有機的動態和不可預期的變化。這也就是說,「人體同步模組」即自我反饋運作的半自主性跨媒體機器。
「人體同步模組錄像計劃」錄影的曲目內容包括:
- 「唸珠」以一串色珠為樂譜,大珠表一拍,小珠表半拍,木珠表一拍休止符,遇黑珠唸「黑」,遇白珠唸「白」,遇紅珠唸「紅」,「唸珠」由五串不同排序的珠子組成,交由五人各持一串演出。
- 「書譜」即圖形記譜,如此表演者保有個人性的、對圖形的聲音詮釋空間。六個演唱者以音部高低排列,由低音至高音分著藍、褐、紫、茜、紅、橙五色連身服,而樂譜對應衣服顏色,藍衣唱藍色圖,褐衣唱褐色圖,依序類推。
- 「磁帶音樂」為最原始之版本,由二十四人唸誦長達一百二十米緞帶上的文字,利用國語四聲的音高差異創造持續演進的和聲。
- 「多軌磁帶音樂」為近年研發之新版本,本次攝影為台語「滴篤」修定版,由五人同步,分別唸誦帶上專屬自己的一軌,創造同步的聲音詩。
- 「平仄機器」乃由「歌唱組」、「肢體組」兩組人的互動創造聲音,歌唱組人每人各自代表一子音,肢體組每人代表一母音,當肢體組人行至歌唱組人前方,歌唱組人便唱出兩人子母音相合的音節,而每一個母音的音韻(如台語七音或國語四音),亦可由肢體組控制,如此理論上可以唱誦出一切注音符號之拼音。
- 「2D細胞自動機」,挪用英國數學家約翰.何頓·康威1970年代發明的「人工生命遊戲」作為運算原則,每人代表一細胞,眾人排成方形點陣演奏音樂。
作品展示
相關成果
- 音腸混音機 2004-2013(2014)
- 磁帶音樂-聲音的社會測量,林其蔚作品發表於ANU(2009)
- 音腸 -「聲音/社會之交互測量計劃」(2007)
- 卡夫卡機器(2005)
- 聲音藝術百年史(2004)
- 法國Les Chants Mecanique(機械之歌)聲音藝術節演出(20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