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
王耀億
王耀億《兩隻老虎》創作論述
2017年起導演王耀億從台灣移居至美國芝加哥,旅外的經驗創造王耀億與故鄉之間的距離感,虛擬了一種「我的國家不見了」的感知,開始利用這個距離感來更客觀地審視自我的國族意識,亦即「我是怎樣的人?什麼是我的身份認同?」在本實驗敘事短片計畫中,遂創造一個寓言故事,及假設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台灣這個國家與政權,在這樣一個極端的情況下去描述一個被籠罩於國族意識形態的「最後一個台灣人」於美國的生活。揉合長鏡頭攝影語言、紀錄片式訪談、歷史畫面搜集。藉由凝視主角們的生活細節去建立一種觀察式的影片形式,闡述人類如何被囚禁於華特‧班雅明所說的「同質性且空洞的時間」,並成為名為國族記憶的這台機器裡一只齒輪的存在,即使這台機器已不復存在,角色仍重複著膜拜權威去再現一個想像中的國度。
影片計畫建構於兩個架構上。其一從王耀億的家族史出發的非主流歷史書寫,其二為當代台灣的群眾運動思潮。王耀億的祖父祖母輩於50年代的國共內戰後與政府與軍隊從中國逃難至台灣,此後他們所追隨的政權更在台灣建立了長達40年的專制統治。王耀億身為一位中國移民的後代以及群眾運動的參與者。充分理解到意識形態在短短數十年內快速更迭,這種混亂幾乎成為無法以線性歷史來說明的矛盾,唯一可以呈現的方式,便是藉由藝術創作中抽象的可能作為體驗。而當人類不斷朝未來進步時,王耀億選擇將攝影機朝向過去。片中的角色如同華特‧班雅明所描繪的新天使,在這個名為台灣的廢墟中往過去張望,並開口論敘以自我史觀為出發點的歷史,我們才能在這些瓦礫中重塑出屬於自我的身份認同,並且站在現在從過去中找到救贖。當我們父執輩有限的經驗已經無法代表我們時,唯一延續下去的方式便是去學習如何在漂泊無根的情形下創造自己的故事,也就不是成為「最後一個台灣人」,而是開始學習如何成為這個世代的第一人。
導演簡介
王耀億,台灣台南人,影像創作者及製片人。畢業於中正大學傳播學系與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電影與新媒體研究所。王耀億的個人創作媒材以實驗敘事影片與錄像藝術為主,作品著重於關心冷戰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所持續造成的影響,尤以聚焦於1949年後的離散族群,探討大結構崩壞後,個體如何在「同質性且空洞的時間」中的國族記憶生存下來,並藉著流轉至現代的心理創傷去形塑出台灣當前的意識形態。
王耀億
Wang Yao-Yi
-
2020/11
打獵(錄像裝置)
-
2020/05
兩隻老虎(實驗短片)
-
2019/01
游離記憶(錄像裝置)
-
2018/05
紅藍白(紀錄短片)
-
2018/03
遊手好閒者(紀錄短片)
-
2017/12
A Woman named Magritte(實驗短片)
-
2016/10
台北夢 Dream in Taipei(實驗短片)
-
2015/12
路德啟智學園短片_課輔老師篇(公益廣告)
-
2014/12
2014展覽會之畫(錄像裝置)
-
2019/12
台北美術獎,優選
-
2018/05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larship
-
2017/04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ncentive Scholarship
-
2020/11~2020/12
錄像裝置展演《打獵》(台灣,台北,鬧空間)
-
2019/12~2020/02
實驗短片映演《兩隻老虎》(台灣,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
2019/05
紀錄片映演《紅藍白》(美國,芝加哥,Gene Siskel Film Center)
-
2019/03
實驗短片映演《台北夢》(美國,芝加哥,Heaven Gallery)
-
2018/12
錄像裝置展演《游離記憶》(美國,芝加哥,Zhuo B Art Center)
-
2018/10
實驗短片映演《A Woman Named Magritte》(美國,芝加哥,Soft Landing Gallery)
-
2018/04
錄像裝置展演《Four Movements to Create Orchid》(美國,芝加哥,Queer Arena)
-
2016/11
實驗短片映演《台北夢》(台灣,台北,台北市政府)
-
2014/12
錄像裝置展演《2014展覽會之畫》(台灣,台北,中山創意基地URS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