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體·身音》聲音藝術家駐團計劃
驫舞劇場
驫舞劇場駐團藝術工作者Yannick Dauby在駐團期間,與驫舞劇場合作、共同創作多場演出,根據合作和計畫性質,大致上可以分為舞蹈演出的聲音設計、即興現場演出,還有與聲音、肢體相關的工作坊。
1、演出、展覽計畫之聲音設計
2016年
- 墨西哥國際當代舞蹈節《兩對》
- 衛武營玩藝節《FreeSteps》
2017年
- TIFA《FressSteps—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Sruti/Skult/Toice/Satisfaction/Apurimac/Desibu)
- 新竹風中舞影系列活動《FressSteps自由步》
- 臺中國家歌劇院《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自由步-沉浸式曲線》
- 中國深圳《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
- 《2015 FressSteps自由步》校園巡演
- 空氣草-當代藝術的展演力《自由步-聽身變位》
此類的合作是駐團藝術家擔任驫舞劇場新創作、舊作的聲音設計和再製。聲音藝術家Yannick Dauby(澎葉生)自2008年以來與驫舞劇場合作,對於驫舞劇場的舞蹈作品已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而編舞者對聲音和肢體相呼應的需求也有一定的默契。Yannick Dauby在聲音設計上,經常使用電子樂器(非指數位介面樂器,而是設計樂器來製作實驗電子音樂)以及田野錄音(意即環境聲景紀錄)雙方面的融合,製造出不同於一般樂器所創作的旋律,而這樣的創作的過程和成品,正符合驫舞劇場近年來在創作作品的方向,即是不刻意讓作品顯現出任何劇情、情景和畫面,回歸最單純的舞蹈、肢體元素,就是舞者本身的身體運動而已。故在音樂的選擇上,編舞者也偏好純粹、不預設任何情緒、想像的聲音,而Yannick的創作就正好相當適合舞團的創作理念與方向。
2、現場即興演出
2016年
- 《摩擦琥珀》
- 《身體的傳統》東南亞交流計畫
- 《混沌身響》即興演出
2017年
- 《浮島.圍牆.恰恰恰》影像紀錄展-閉幕演出
驫舞劇場在2011年推出環境劇場《繼承者》之後,開啟了即興編創的創作模式。而除了2011年國藝會卓越計劃支持,讓舞團有機會和許多優秀的國內外舞者合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因為有了聲音藝術家Yannick Dauby的加入,讓舞團在嘗試即興表演的過程中能更快速的抓到舞蹈和聲音的對應性。當聲音出現時,它該如何進入到舞者的身體裡,又該如何被舞蹈所運用,這些都是在多次與Yannick的現場即興聲音演出中,舞者和編舞者再度思考並且實驗性的實踐在作品當中。
以《混沌身響》即興演出為例,《混沌身響》是驫舞劇場自2016年起的一項即興演出計畫,以肢體、舞蹈藝術家與音樂、聲音藝術家為主要邀請對象,表演者們於演出前三小時相見,短暫的認識交流,同晚在驫舞劇場的排練場改造的即興場域中與觀眾產生近距離的表演與觀賞、聆聽經驗。而Yannick所參與的《混沌身響》是與以色列舞者Shai Tamir共同的實驗性演出。
《浮島.圍牆.恰恰恰》影像紀錄展的閉幕演出,則是邀請Yannick擔任閉幕舞會當天現場的聲音演出。《浮島.圍牆.恰恰恰》影像紀錄展是一個結合攝影展示、錄像放映、肢體開發工作坊、和現場即興舞會的展覽,攝影和錄像的畫面來自長期和社區裡,熱愛舞蹈活動的群體談話、舞蹈交流的過程畫面。目的即是透過展覽前的社區舞蹈文化活動紀錄,連結展覽期間的一連串藝文活動的發生,作為藝術對於浮洲地區的影響與可能性之探究與實驗。而閉幕舞會的設計是希望能夠透過不同音樂聲響的混音設計作為潤滑劑,將原來在公園、廣場常見,被當作是婆婆媽媽運動的社交舞,與常被歸類為學院派、精緻藝術的現代舞、芭蕾舞相互串聯、碰撞甚至結合,在大眾藝術中看見精緻化的一面,並將精緻藝術帶入常民生活中;又或者是說,藉由這樣半實驗性的舞會,我們企圖弭平大眾文化、常民藝術和精緻藝術的劃分。
3、工作坊 2017年
《聲體.身音.田野》創作研習營是一堂關於聽覺與身體的練習,透過不同的規則與觀念的建立,開啟身體每一個部位的察覺與使用方式。課程從技術、方法、觀念循序漸進地學習,與聲音共同呼吸並置入舞蹈的肢體,回到自己的身體去觀照,感受每一個微小的聆聽,打破聲音、節奏或是旋律的框架,分享感官上的體驗並發現創作更多的可能性。開放給對於結合聲音藝術有興趣的肢體創作工作者一個共同學習與交流的平台。我們企圖給予學員們不同的想像與體驗,讓身體投入於感知領域,聆聽那些聲響、採集並再製它們。透過田野錄音設備介紹與實際分組採集、聲音採集與每天的聆聽練習作業、即興創作練習開啟感官的察覺,並將感官聽覺感受與肢體的運動作一結合,嘗試更多實驗性或即興舞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