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
佐佐目藝文工作室
主題概述
基於在印尼投入的十幾年研究基礎上,佐佐目藝文工作室籌備一系列的「印尼群島量繪計畫」。印尼因其特殊的民族地域性,加上其殖民抗爭歷史脈絡,藝術作品一直存在著強而有力的原生精神。此次「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精神考掘」邀請兩位藝術家與田野調查花費超過十年的策展人,三人由內或外,共同演示出今日爪哇島藝術的精神層面。
朱瓦帝(DJUWADI)非藝術體系出身的版畫演繹、薩拉比(SJALABI)純粹神話的精神性繪畫,皆是商業畫廊難以顯現的樣態。策展人何以找到他們?又如何在語言不通的狀況下做良好的溝通?藉由獨特版印的T恤工作坊帶領下,藉由天貝製作工作坊與印尼新住民交流的機會,藝術其實就發生在生活中,勇敢跨越出去之後,總是能找的新的意義。
展覽內容摘要
「所以,那些謙卑隱身在印尼各個角落/同時蘊含強大精神能量的藝術家們,他們在哪?」
產量豐富的藝術家薩拉比(SJALABI)從來沒有出過國,不諳英文。
藝術家朱瓦帝(DJUWADI)不是藝術大學出身,但以版畫參與的社會運動與研究協助卻比一般印尼藝術家還要來得多。
兩位藝術家演示印尼爪哇島現今的精神藝術場景範例,排除美術館/商業藝廊的面相。並加入策展人黃敏琪自2004年起的爪哇田野調查收集檔案與藝術作品。當中穿插朱瓦第(DJUWADI)特殊的印尼T恤印製工作坊、薩拉比的駐站作品從每日的創作勞動中不斷累積改變展場的樣貌,最後是策展人黃敏琪的天貝製作工作坊,在歡愉的氣氛中與觀眾見證展覽的結束。
展覽海報為全程的手工勞動產物,結合版畫、手上彩、縫紉、剪貼、手寫、香蕉葉自然素材,是受印尼藝術精神影響的十足展現。
黃敏琪、佐佐目藝文工作室策劃「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作品:DJUWADI《Orgenize Feelings》,Woodcut Print on Oatmeal paper 50 edition,33x34 cm,2010
黃敏琪、佐佐目藝文工作室策劃「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作品:DJUWADI《Left Handed》,Woodcut Print on Oatmeal paper 25 edition,33x34 cm,2012
黃敏琪、佐佐目藝文工作室策劃「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作品:DJUWADI《Exits and Manifold》,59x95 cm,Woodcut Print on cotton Linen 10 edition,2016
黃敏琪、佐佐目藝文工作室策劃「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作品:SJALABI《The secret of Kings../ rahasia raja..》,Painting on paper(Installation),依場地而定,2018
黃敏琪、佐佐目藝文工作室策劃「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作品:AHMAD SJALABI HIFNI《Approach..》,Painting on paper(Installation),依場地而定,2018
黃敏琪、佐佐目藝文工作室策劃「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作品:AHMAD SJALABI HIFNI《Connected》,Painting on paper(Installation),依場地而定,2018
佐佐目藝文工作室
2011/11/17
鄭雯仙
佐佐目藝文工作室簡介
成立於2011年11月17日,初期階段工作室的成員,乃是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相關科系的研究所在學或畢業生所組成的書寫團隊,主要以臺灣藝術發展歷程的研究為主,研究方向則由藝術生態環境的觀察入手,透過藝術評論的書寫與出版(包括網站平台發表),達成為臺灣美術史資料庫從事基礎史料的建立,以及呈現藝術多元化的視角與觀點的雙重目的;至今已連結相關領域之專業研究者資源共享合作,關注國內外當代藝術生態總體現象的變遷與發展,並建構檔案收藏室、展出場所,以提供研究資料、及實驗性展覽相關活動。 本工作室源起於「觀察者—藝術生態觀測站」之網路傳媒的設立,此網站以非營利的評論書寫方式進行互動,成為藝術資源共享與交流、發聲的平台;希企藉由平面出版品與網絡媒體連結的動能,傳遞藝術的多元面向,凝聚更多理念契合的藝評人,共同持續推廣藝術視野與藝文活動的開展。
成立至今具體表現包含,以評論書寫方式進行互動,作為藝術資源共享與交流、發聲之「觀察者—藝術生態觀測站」(已於2016.05擴版為「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Arts Observer Field Archive, AOFA] http://aofa.tw)網絡平台的持續經營(2011年11月~迄今);2012年9月《在微光下,從南方出發—臺南藝文空間回訪1980-2012》讀本的獨立出版、發行,並將此書針對全臺灣的北、中、南、東部共47所大專院校圖書館,開辦「贈書活動」;2013年釋出工作室空間,作為小型圖書室「齁所在Howl Art Reading Tenement」,分享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等相關之藏書(同年4月20日正式啟用);2013年委辦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藝術棧」網路平台計劃;2013、2014年承接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銀行作品語音導覽中文版腳本撰寫工作;2015年確立並持續臺南在地「替代空間」及「當代藝術家」系列研究方向等;2016年以檔案庫的概念,擴建「觀察者網路平台」,並與臺南在地長期觀察、研究當代藝術發展的獨立空間(工作室)串連合作,深耕研究內涵,同年[與文賢油漆工程行共同策劃]推出「城內/城外—臺南當代藝術初探」展覽(2016.11.18-12.04);2017年3月完成「臺南當代藝術形貌初探1『南臺灣新風格雙年展』研究」,隨後投入一整修私人家屋成為「和和和藝術Odd-Even-Odd ART」實驗性藝術活動空間;2018年除持續與獨立空間(工作室)跨領域合作(1~3月間的臺、法「《印象.臺南》國際藝術交流計畫」);2018年3月14日正式成立「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會所」[Arts Observer Field Archive Forum],此會所兼容小型檔案室、藝文論壇、交流聚會、實驗展場等功能;時工作室本年度目標,將延續研究成果出版、朝臺、尼國際交流計畫,及網站平台雙語化與國際網絡接軌等方向推進。
列舉2011~2016年重要活動紀錄
- 藝評網站建制:2011.05.21起「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原觀察者—藝術生態觀測站)」
- 調查研究: 2016-2017 「臺南當代藝術形貌初探1:「南臺灣新風格雙年展」研究」 2014 「另類空間的回返:臺南早期藝文空間研究發展-『邊陲文化』(1992-1995)」
- 展覽 2016 城內/城外—臺南當代藝術初探(與「文賢油漆工程行」共同策畫) 2015 邊陲微光:臺南早期藝文空間調研展(1) 四、出版 2018「風動—南臺灣新風格展覽檔案紀錄(1986-1997)」(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