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咖啡廳》研究、劇本創作與讀劇計畫
陳元棠
陳元棠《孔雀咖啡廳》主題簡介
- 在二次大戰後,正是台灣政權交替的時代,本劇表演這位中日混血私生子——林曜,他的自省、自我與國族認同、並其在現實的奮鬥歷程。
- 台日文化交錯的時代,台灣人在當代歷史的邊緣位置,而膠彩藝術在時代中如何表現在地認同,並對台灣藝術發展造成影響。
- 後殖民文化風格:以藝術家的生命,呈現想像的國家之當下片刻、想像的過去之懷舊時刻、與不可預知的未來……時空共存於當下。
故事大綱
自林曜畫中人,以及林曜兒子的描述中,展開林曜與台灣膠彩的生命歷程,並重現(林之助)畫中台灣風景中的人事物。
林曜,自小離家,在東京求學成長,因世界大戰不得不自日本東京回台的膠彩藝術家,捨棄在日的大好前程,回台後,成家立業,除了繼續創作,也因家計兼職,在當時台灣封閉詭譎的政治氣氛下,與當時的藝術家不畏強權,皆有著對台灣的熱愛,具有想以自己的能力再現,與建構台灣意識的心志。而才華洋溢,個性灑脫的林曜,在政治壓力下不免受到壓抑,但仍堅持推廣膠彩,這種來自中國唐代的「金碧山水」,在日本被發揚光大成為「日本畫」(Nihonga),隨著林曜等一群畫家的努力,此畫種在台灣落地生根,藝術家透過描繪台灣風景,留下獨特具有代表性的畫作,紀錄過往人事物,也是台灣的記憶,至此,「日本畫」(Nihonga)逐漸被了解接受,也依照媒材特色廣被稱為「膠彩」,去除名稱中的殖民意識,成為描繪台灣在地風土的媒材,逐漸發展屬於台灣的膠彩特質。家人是他的心靈支柱,尤其是太太對家庭鞠躬盡瘁的付出,讓他無後顧之憂,雖不免稍有冷落,然在相互包容與堅持之下,家庭和諧,與其畫作一樣優美,然身為藝術家背後的無聲女性,雖感嘆自己的世界狹小,也仍為愛堅守持家。
本劇呈現壓抑氛圍中,過去台灣士紳的優雅與氣節,人事風景流轉間,城市景觀的變遷,在大時局下的微小人物如何堅持奮鬥。並且,在台灣島上交錯台、中、日三種政權交替之下的混種文化,已經深植在民間,且或有和平共存的機會。
陳元棠
Chen,Yuan-Tang
-
2019/05
孔雀咖啡廳-膠彩之父林之助
-
2019/05
Beautiful Sunday
-
2017/11
神諭的午後
-
2012/05
失去語言的夜晚你沒有名稱
-
2020/01
文化部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計畫獎助
-
2018/09
國藝會常態補助戲劇(曲)類-劇本創作
-
2018/04
文化部青年藝術發展補助
-
2017/06
台中國家歌劇院微劇場獲選
-
2016/07
國藝會表演評論人專案
-
2015/07
國藝會表演評論人專案
-
2019/10
編導作品-《神諭的午後》完整版,本劇由景向劇團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演出。
-
2019/05
Beautiful Sunday 售票演出
-
2019/04~2019/05
孔雀咖啡廳-台灣膠彩之父林之助
-
2017/06~2017/11
<神諭的午後>編導,為台中國家歌劇院微劇場團,本劇由景向劇團演出
-
2012/05
<失去語言的夜晚你沒有名稱>編導並售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