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的勞工嶼歌
小草大樹藝術生活學會「島上的勞工嶼歌」內容簡介
本次巡演前,我們將12場巡演,線上開放地方民眾申請參與,以民眾之力,短短在5日內完成整個場次籌劃。樂團以生命故事創作中文、閩南語歌曲,打破非特定族群的限制,使巡迴得以來到異質性的場域,與聽眾共舞、同樂。
第一次邀請樂手們「不用自己的才華創作」,反得到聽眾們投身唱歌跳舞的回饋、團隊合一的互相效力,充滿前所未有的感動;小草大樹、青春交換所與各協辦方從2013年至今的理念共鳴,使得各場次的演出,從工作人員到參與者,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共享著「平安快樂」的氛圍;團隊在極短的時間成軍,拾起幕前幕後的工作分配,合一地投入在「為勞動者(他/她人)而歌唱」的動力裡,與聽眾們自在地唱歌共舞。其中,小草大樹的生活實踐空間「青春交換所」得協辦參與,為整個巡迴增添了豐富的生活故事、生命連結;交換所也特別將生活空間裡的「無包裝商店」擺上,分享友善環境、藝術、音樂在生活裡充滿合一實踐的可能,成為民眾參與、音樂會後交流的重要話題。
「島上的勞工嶼歌」音樂巡演共有589位聽眾參與,有來自台南、高雄、嘉義、台中、台北、新竹、彰化、屏東等縣市的勞動工作者們,其中以屏東、台南兩縣市的參與人數至多。紀錄片在每個會後徵求訪談,參與紀錄片訪談的勞動工作者,至多的職位是:全職媽媽! 故,我們也在紀錄片裡置入媽媽與孩子的生活教育(藝文、生活、環境)的重要性;並將本次歌曲創作的脈絡,放在紀錄片中,盼能與各界產生後續的交流。
感謝國藝會贊助本次的音樂巡演、紀錄片拍攝,讓團隊們在這一次的計畫裡面,能更大膽地跨越同溫層、突破演出型態的可能;有著補助款的支持,使得我們在疫情期間,仍能無憂慮地完成巡迴演出,也讓彼此有機會成為牧養、分享快樂的給予者。音樂巡迴的演出、生命故事分享雖結束,但仍留有這部紀錄片,作為往後藝文生活交流的伏筆;在巡演尚未結束前,就已陸續收到家扶中心、偏鄉教會的演出邀請,期盼本次紀錄片的感動,能透過未來的演出,繼續分享出去!
小草大樹藝術生活學會
2016/10/10
張又藺
小草大樹藝術生活學會簡介:
緣起於2013年冬天的小草大樹,至2017年間策劃了近百場的藝術進入生活活動,並於2014-15年秋天,以屏東在地特色「染布藝術」、「獨立音樂」「明華園歌仔戲」的元素,發起了兩場上千人參與的音樂藝術祭。
2015年冬天,於台南實踐了一生活藝術空間與無包裝商店,帶領藝術家們,將台灣校園內沒有的專剋藝術類別,轉化為藝術教育,走入群眾生活。並於2016年成立了小草大樹藝術生活學會,便開始在全台推行「小草大樹 野地學校」計畫,發揮我們的教育專業,將藝術融合環境教育,落實「開放式教學」,帶入屏東的潮州高中、台南的西門小兩校園,與學童共構課綱,將藝術家、音樂家、環境教育等生活資源,進入校園,以「世界音樂旅行」等課程,與學生們直接產生交流。
2013-2022重要活動:
- 2020-2022 野地學校裡的藝術駐鎮計畫
- 2020 野地美術館:孩子們與大地藝術家
- 2019 潮州校址落定
- 2019 小草大樹 & 無包裝商店:教育循環計畫
- 2018- 純植物藝術甜食學院
- 2016-2018 小草大樹 野地學校
- 2016 小草大樹藝術生活學會成立
- 2015 教育實驗基地:青春交換所
- 2015 懶染 Lan
- 2014 懶 染布音樂季 Lazy In Pingtong
- 2013-2014 藝術生活與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