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種性別,再演化──2014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課程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混種性別,再演化──2014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課程|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混種性別,再演化──2014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課程|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自1996年起,女書店在每年暑假均舉辦「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課程」,吸引許多學生、社會大眾參與,透過講師深入淺出的介紹,以及婦運工作者實務經驗的分享,讓女性主義褪去嚴肅的面容,不再是遠觀而不可近、艱深難懂的學科領域。初期,著重在女性主義百年發展以來錯綜多元的女性主義流派論述,經由性別與社會學、歷史、政治、哲學等角度切入,深化不同流派型塑的內涵與意義。近幾年來,伴隨女性主義理論在本土扎根,與學科跨領域的趨勢,擴大邀請性別相關實務領域的工作者前來分享,例如科學、藝術、文學、社會運動等等。從中也可以看出,女性主義在婦運先驅的努力成果之下,開枝散葉,逐漸在不同專業的領域發揮影響力,也藉由行動與知識的並行,不斷反省並修正路徑,蘊累出更豐厚的運動能量。

女書店秉持著求新求變、切合社會時事的精神,今年安排課程,邀請十位長期耕耘女性主義與性別文化的教授、婦運工作者及藝術工作者,透過論述的深化、議題的探討,以互動方式激盪出更細緻的思考。後現代女性主義其中一個重要思想,是瓦解知識建構與身體經驗的層級關係,經過與講師密切的溝通,今年首度安排了一堂戲劇工作坊,希望女性主義課程帶來的不只是僵硬的理論,而是可以藉由實際身體的操演,實踐女性主義的行動與關攘。

性別議題方面,長期照顧、通姦處罰、毀家廢婚理論都是近年來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話題,女書店不畏挑戰艱難議題,期望可以開拓學員的性別視野。王品老師長年蒐集台灣長照制度相關的統計分析資料,並研究北歐、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福利體制,推論出台灣政府欲推行的「長照保險」會導致照顧商品化,加深女性作為家庭照顧者的重擔,無法撼動性別與階級的不平等。官曉薇老師以自身法律背景與真實的官司案例,闡述通姦處罰中父權結構與徵信社資本利益的聯手,及性道德的辯證,造就了女性通姦受刑者遠高於男性的荒謬事實。同志成家蔚為近年熱門的議題,洪凌老師則反方向思考,解讀婚姻、家庭神聖圈如何排除那些無法成家、社會條件更弱勢的人,或性道德觀念不合乎婚姻締結邏輯的人。范雲老師作為倒數第二堂課的壓軸,為學員爬梳三十餘年的台灣婦運史,除了講述其中重要的婦運議題及訴求,更從自身的研究與行動談起,例如在今年太陽花運動的番外篇「大腸花論壇」,老師以辛辣又幽默的方式提醒大家社會運動需納入性別文化的反省。

理論方面,邱琡雯老師採集1960-1970年代台灣女工到沖繩的歷史照片與故事,從自身田野調查的內容出發,貫穿東南亞殖民經驗與女性勞工的處境,並為學員介紹田調方法。楊佳羚老師則從自身在瑞典求學時受到的種族歧視經驗為始,並深入黑人民權運動、伊朗的家族處置、中東一夫多妻制,反思西方因差異文化而加諸其上的性別污名,更進一步透過非洲割禮、中東面紗等傳統文化,辯證女性主義與多元文化之間的道德難題。吳嘉苓老師從日常生活週遭的家務機器、空間設計、媒體廣告等,詮釋其中隱含的性別刻板印象,並嘗試解構偉大男性科學家的神話。張君玫老師以其豐富的學識脈絡,從女性主義立足點理論、基因科技、資本主義、人類學考古等研究,為學員建構生態女性主義進化至素食女性主義的生態倫理觀。

戲劇工作者藍貝芝曾任「女節」製作並兩度執導《陰道獨白》,她從自身長期關注的女性身體經驗發想,替這次工作坊設計了「性別賦權的故事練習」,讓學員學習聆聽別人的故事,並集結展演女性身體汙名的故事。吳瑪悧老師則帶來豐富的藝術展演影像,探討戰爭紀念碑與墓誌銘的建造意義,型塑出有別於英雄主義式的父權建構邏輯:頌揚逝去者的豐功偉業並遮蔽戰爭帶來的創傷,而是藉由安撫、慰藉,或投入社區重建等型式,療癒生者的創傷記憶。

綜觀本次課程,由於嘗試處理幾個爭議度較高,牽涉道德文化認知,有賴細緻去釐清、辯證的深度議題,吸引不少舊生回鍋,進修自己的性別知識。而在形式的設計上,開拓有別於聽講、問答與討論的工作坊課程,亦吸引許多年輕族群的關注,今年的學員甚至有兩位剛從高中畢業,但卻可以朗朗上口性別平權的重要意義。有賴性別教育的推廣,女性主義的精神也從早期的學術高閣走向基礎教育中,而女書店的目標也是希望可以持續作為一個性別文化與教育的重要知識平台!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課程師資表
研習資料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