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圖景─歐亞當代藝術鏈結串列
盈嘉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Time Machine」的觀念常被應用於電腦硬碟分割區的系統控制,而面對儲存介面的理論應用於新媒體藝術,Mark B. N. Hansen特別指出,「身體」是一個計時器,因其生理時鐘的循環,以及時間增長致使其結構產生變化。延伸此觀念,把時間概念植入科技儀器之中,猶如精密的計時器到工業用機械,從電台到電腦,無處沒有計時速度的概念。再將身體時間導人新媒體藝術,那麼,時間在自然法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穿越時間光速之際,尤能檢驗最激烈的碰撞時刻,進而生產出人文思維與新媒體藝術的流動影像對話。
本展「身體圖景–歐亞當藝術鏈結串列」(into the body field: The connection of Asian and European contemporary arts)集結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探討科技時代的身體,藝術家包括:Candas Sisman(土而其)、Naomi Kaly(以色列)、Mateusz Dzierżyński(波蘭)、Jakub Dluhosch(捷克)、王妤安Wang Yu-ann(台灣)、林子荃(台灣)、黃盟欽(台灣)、蔡宗祐(台灣)、楊雅淳(台灣)、邱學泰+江俊毅(台灣),共同探討身體時間與的核心議題。接收訊息與情感作用的感知時間,彼此之間有何關係?構成非神經意識的過渡時間是否等同於機器時間?身體時間是否能被理解為一種無意識的要素?面對當下環境,透過科技新媒體媒材,例如:攝影、錄像、數位影像、網絡、互動裝置及虛擬實境,終日無所不在且圍繞於每個人身體時間。
本展「身體圖景–歐亞當藝術鏈結串列」(into the body field: The connection of Asian and European contemporary arts)藉此藝術家觀察人們的感知是如何被時間影響?以及提問:從過去到現在的生活經驗,機械時間如何滲透到身體時間?如何開啟人類經驗到機械性的對話?地理空間消失之後,又如何重新織造屬於身體的感知系統?在這些互動影響下延續策展規劃所關注的身體議題,參展藝術家藉由作品發表強調出不同的人性感知經驗,成為創作上的關係聯結。倘若當代藝術是一種混合著多文化、跨領域、多媒材的思考方式,找到更多對話與脈絡發展,這次的展覽計畫豐厚了對當代藝術創作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