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相遇,共享的旅途:花東藝文場域中的原民樂舞與身體實踐
施靜沂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當代原民的樂舞實踐常與其傳統祭儀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因為社會變遷,原民樂舞的復振與推廣其實存在許多挑戰與可能性,也隱含許多值得挖掘、觀察與深究的課題,包括:當代的樂舞實踐,如何牽動族人、部落的文化生活,以至於其他不同族群的參與者對原民文化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是否也常有意無意地,激發出原住民藝術家與異族的靈魂/身體不同的族群文化認同與想像?進而改變與催生出更為繁複、細緻的原鄉藝術文化面貌? 顯然地,花東藝文場域中原民表演藝術者的「工作」,不限於在舞台上載歌載舞,也非過往為人詬病的觀光表演,而攸關原鄉部落中各式山海與現實的勞動。
在此次表演藝評撰寫的計畫中,筆者(施靜沂)欲探詢跨域的原民創作者與參與者如何又為何齊聚一堂,共享這趟難得的藝術旅途?相關藝評規劃將由宏觀而微觀,從對花東藝文場域的總體觀察、花東原民音樂場域及華語主流音樂場域的微妙關係、不同場地的節目安排、音樂節、藝術節的演出陣容邀集、相關演出者的臨場表現、觀眾互動、節目中多元文化與族語元素的碰撞與應用等方向展開分析,藝評撰寫方向依序分為:
- 花東原民表演藝術場域的觀察
- 原民音樂對族群身分/文化/土地的思考與族語、文化元素的多重碰撞
- 當代原民舞作、劇場中的身體與文化實踐
- 花東之外的原民樂舞與身體實踐共四大子題
評論文章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姓名
施靜沂
作品紀錄
-
2021/07
「獵人」、「農人」或「海人」?神話傳說與祭儀中的竹生系卑南族與台東阿美族互動遺緒
-
2020/05
原住民族語言正義發展20年
-
2016/08
獵人的尊嚴--當代台灣原住民小說中的獵人形象
-
2016/08
飛魚傳說、捕魚故事與達悟海人的宗教及社會生活
-
2014/11
口傳文學的舊複製或新生命? 以達悟族「飛魚之神」的傳說為中心──試從文學作品、電影與紀錄片探討原住民神話傳說的當代意義
-
2014/10
記憶,旅程開始
得獎紀錄
-
2013/02
明日獵星輕小說徵文比賽-愛情主題金獎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1/07
「獵人」、「農人」或「海人」?神話傳 說與祭儀中的竹生系卑南族與台東阿美族互動遺緒(發表於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