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情愁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愛恨情愁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內容摘要
由蔡崇隆導演帶領南藝大學生進行的一系列臺灣紀錄片導演訪談裡的部分成果,共訪談了十二位導演,分別是:馬躍.比吼、朱賢哲、吳米森、吳耀東、李中旺、周美玲、林泰州、柯金源、陳俊志、黃庭輔、楊力州、蔡崇隆,並有井迎瑞、李道明、郭力昕三篇序文。
- 溫柔的武器——馬耀‧比吼(Mayaw Biho)
如果用漢人所學的知識去作原住民的東西會蠻危險的,因為漢人所念的課本蠻多都是刻板重複的複製。如果帶那樣的心情,既使你擁有愛心、你很有熱忱,都還是很容易作錯的事情! - 紀錄片是個好演員——朱賢哲
紀錄片的肢體語言跟內在可以很貼近,幾乎沒有距離,所以他才有辦法這麼有魅力;他可以一直講話,人家願意一直聽下去,他的內在跟他的外在可以幾乎沒有距離,這是劇情片做不到的。 - 謙虛的橋樑——李中旺
紀錄片是個橋樑,跟社會、人們溝通的橋樑……。我覺得這就是紀錄片的目的,至少我認為紀錄片是要達成這樣的目的,他是有個社會的功能性的,而不只是藝術作品。 - 政治無所不在——吳米森
你決定要剪的那句話,其實就是代表你的意識形態。所以它跟劇情片在某種程度一樣,你還是在掌控某種東西,身為觀影者必須意識必須清楚的是:那個掌控背後的力量是什麼。 - 有態度的攪和——吳耀東
拍那種紀錄片是整個人撩下去,對方不真誠你難免會有情緒,就像談戀愛被劈腿那種感覺。可是你憑什麼要求人家?你只是個拍片的而已。 - 攜酒江湖無界限——周美玲
大家都在這個江湖上面這樣子載浮載沉;大家載浮載沉的方式不一樣,可是裡頭都有一些令我看重的光芒,使得我想要去拍下那些東西。 - 老師的叛逆與真誠——林泰州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拿著攝影機,或者你面對攝影機的時候,都要真誠以對。拍劇情片也是要,真誠可以超越這兩者之間模糊的界線。所以不管真實或虛構、紀錄片或劇情片,其實沒有不同,他要面對的是藝術創作最真誠的那個東西。 - 天大地大的實踐者——柯金源
為了實踐個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我選擇能為生長的土地盡一份心力的工作:就是以自己的專長,紀錄環境的變遷與人類利用自然資源之後的問題。 - 敘事女巫 VS.同運大姐大——陳俊志
我和我的同志好友們,就像江湖裡的古惑仔和洪興十三妹,用共同的性身份,共享的命運與壓迫搏感情,一年一年累積出我們的同志三部曲。 - 視野的高度——黃庭輔
很多人把焦點太集中在臺灣,希望臺灣可以給我什麼、或我在臺灣可以受到什麼肯定,其實這都太小了——根本就不要把臺灣看在眼裡。應該希望是更大的:在亞洲、在世界上,你可以讓人家看到什麼。 - 感動、認同、改變——楊力州
我現在有發言權,我擁有資源、我擁有機會,我就這麼做——明白確認我的目的是讓更多人不至於討厭他所接觸到的第一部紀錄片,迅速的讓紀錄片觀眾增加,這是我認為我該負的責任。 - 我不是正義使者——蔡崇隆
如果說紀錄片有什麼一定不能的話,就是一定不能為了自己的目的去傷害被攝者;對我來講這是最最重要的!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的話,就不要拍紀錄片!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