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on 藝術松創刊號》出版計畫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虛擬實境技術在1960年代之後的快速發展至今已累積為數不少的新藝術創作,虛擬實境創作的新形式不僅透過數位形式創造出無中生有的虛擬影像,更透過先進裝置設備讓物理空間能夠拓延到虛擬世界;更重要的是,其互動方式邀請觀眾參與其中,讓身體成為構連物理空間與虛擬世界的中介。
2020年,《藝術松創刊號:VR這回事》以「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為核心命題,廣邀台灣相關領域對虛擬實境有深入涉獵的專家學者,從哲學、美學、虛擬藝術創作、產業、個案研究、訪談等不同視野與面向切入,探究虛擬實境的多元可能性。
本書由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經銷,協助規劃發行實體書店與網路通路,於2020年11月12日發行,於同年11月25日二刷。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2008/09/18
黃文浩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自2008年9月18日成立以來,便致力於促進數位藝術產業發展、數位藝術軟硬體建設、推展數位藝術活動,以提升全體社會數位藝術生活。基金會董監事由具有數位藝術之實戰經驗之藝術家、數位藝術之業界專家、資通信產業之業界專家、數位藝術領域之學者以及致力推動數位藝術之法人籌組而成。
經營業務重點
- 育成數位藝術相關領域人才:包含藝術創作者、評論人才、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專業行政人員(育成面向包含獎項策辦,如:2006-2016年臺北數位藝術獎、2010-2016年數位藝術表演獎、2007-2015年數位藝術評論獎)。
- 發展數位藝術平台以及各項創意科技專案:媒介創作、學界、產業與市場等各方資源(史博館視覺化導覽系統建置、上海金橋國際廣場聲光裝置建置、松菸天空創意節:移動故事屋計畫、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
- 辦理大型展演:實驗階段的中小型創作展演以及偕同創作計畫(2006-2016年臺北數位藝術節、2015年Vmaker創客百萬擂台競賽、2014年國美館國際科技藝術展、2018-2020年的概念美術館系列展覽)。
- 影像科技應用實驗:著眼於影像技術能達到與現實世界場景進行結合與互動的潛力,探索感官延伸及多元呈演形式的可能性(2019年在空襲的當下;擴增實境式沉浸式表演計畫、2020年衛武營一分鐘放映舞台—拍下你的舞蹈VR Stage App)。
2018-2019年重要活動
1. ARThon 藝術松學校(2018年-)
2018年起,首先建立ARThon藝術松學校影音平台,360度全景影片提供自主的觀看方式,平台匯集台灣藝術文化科技相關領域專業業師進行系列對談與講座,並以籌備「全景工作坊」(2018、2020年)等方式推動360視覺實驗。陸續擴展ARThon的近用途徑,除了製播系列導讀(2019年)、也開設Podcast播客節目(2020年),更發行《藝術松:創刊號》(2020年),推廣數位藝術與科技文化。
2.「概念美術館」系列展覽(2018-2020年)
- Vol. 1「穿越光牆—Archive or Alive—是檔案化亦或是再現?」(2018年):數位藝術基金會於2018年起著手試驗「非物質藝術作品」的典藏方法,邀請藝術家陶亞倫一起重新思考他於2009年展出《終結歷史之光》,並以「穿越光牆-Archive or Alive(是檔案化亦或是再現)?」,嘗試再現這件作品於特定空間中營造身體感官經驗,開啟了以 VR 影像作為展呈與作品保存的實驗性嘗試。
- Vol. 3「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2019-2020年):2019年與在地實驗合作,以資深劇場工作者劉守曜2014年的生涯代表作《Shapde 5.5》獨舞為個案,實驗 VR 影像技術應用於舞蹈動作的非物質典藏,於2019年底於概念美術館系列展覽「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呈現。
- 「全景影像」結合「VR頭顯」的沉浸式、自由觀看經驗,將「身體表演」與「多視點全景影像」結構在「紀錄—映演」的生產關係,應將擾動錯綜於表演—視聽—評議三方的認知系統:關於身體的紀錄與論述、關於表演的即興與出神、關於紀錄的如實與重製。
3.《在空襲的當下﹔擴增實境式沉浸式表演計畫》(2019年)
與三缺一實驗劇團合作,以擴增實境技術為主體,連結空間、戲劇空間、表演者以及觀眾,觀眾將透過Magic Leap One擴增實境裝置,在空間中自主觀看、漫遊,與空間以及表演者互動。現今擴增實境技術已廣泛運用在遊戲,尤其是運用於RPG形態遊戲的共創故事(collaborative storytelling)經驗裡;在劇場中亦有使用實例,將虛擬影像交疊在物理空間,以延伸對於物理空間的想像,強化感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