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協奏曲創作計畫—從北管戲汲取創作靈感

倪珩均

  • 笛子協奏曲創作計畫—從北管戲汲取創作靈感|倪珩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倪珩均《對話》創作簡介

這首曲子的創作動機,是我(倪珩均)對於傳統戲曲的好奇。我注意到傳統戲曲折子雖然動輒二、三十分鐘,欣賞時卻十分流暢、吸引人:前場演員的唸白、唱腔和後場樂隊的場面營造,兩者融洽地配合,戲劇張力隨之慢慢地展露出來。我好奇它是怎麼建構的?我有沒有辦法在我的曲子中也用上這樣的方式建構音樂呢?

經過一些研究準備,我決定挑選傳統戲曲中的三個特性,作為本曲關注的重點,就是:鼓介、唱腔,還有劇本程式。首先,我在樂曲中大量使用類似北管鼓介的元素,推動樂句前進。第二,我讓獨奏曲笛擔任「前場唱腔」的角色,和樂團互動;我依照北管舊路戲曲「平板」、「睏板」等板式替曲笛「編腔」,並讓樂團伴奏負責營造背景的氣氛「場面」。第三,本曲的結構模仿戲曲劇本程式中角色出場、說唱交替等樣子:先由樂團熱鬧地開場,然後交給曲笛獨奏,模擬戲曲演員上台時「念定場詩」、「自報家門」,訴說劇情前因後果的樣子;接著開始展現前述的「唱腔」,曲笛與樂團伴奏交替呈現,緩緩地推進戲劇張力;再接著回到笛子獨白(同時也是華彩奏);最後與樂團一起鏗鏘有力地結束樂曲。

顯示完整資訊
曲譜首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中文姓名

倪珩均

英文姓名

Heng-Chun Ni

作品紀錄
  • 2022/09

    《在開始之前》給國樂團

  • 2021/10

    《蘊.動》給笛子、中阮、古箏

  • 2020/09

    《流連,在熟悉又陌生的門徑中》給國樂團

  • 2019/08

    《凝.雪》給豎琴、古箏與洞簫

  • 2018/09

    《秋之樂譜》給人聲、二胡、中提琴、柳琴、古箏

  • 2016/12

    《加官進祿》琵琶四重奏

  • 2016/08

    《莫忙》給高笙、二胡、馬林巴

  • 2016/03

    《莫急》給高笙I、高笙II、中笙、低笙

  • 2015/12

    《板鼓與木管五重奏》給板鼓、長笛、雙簧管、豎笛、法國號、低音管

  • 2015/10

    《絲竹小品集》給絲竹室內樂團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2/10

    《在開始之前》給國樂團。2022年10月30日/蘆洲功學社音樂廳。首演者:中華國樂團,指揮:黃光佑

  • 2021/11

    《蘊.動》給笛子、中阮、古箏。2021年11月13日/國家圖書館多功能展演廳。首演者:三個人

  • 2020/11

    《流連,在熟悉又陌生的門徑中》給國樂團。2020年11月30日/蘆洲功學社音樂廳。首演者:中華國樂團,指揮:黃光佑)

  • 2019/09

    《凝.雪》給豎琴、古箏與洞簫。2019年9月13日/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首演者:管伊文(豎琴)、林晨玲(古箏)、許典甲(簫)

  • 2018/09

    《秋之樂譜》給人聲、二胡、中提琴、柳琴、古箏。2018年9月29日/鹿港龍山寺。首演者:陳柔樺(聲樂)

  • 2017/01

    《加官進祿》琵琶四重奏。2017年1月15日/國家演奏廳。首演者:謝宜芯、黃暐貿、陳昱蓉、施禹彤

  • 2016/09

    《莫忙》給高笙、二胡、馬林巴。2016年9月/蘆洲功學社音樂廳

  • 2016/04

    《莫急》笙四重奏。2016年4月24日/國家演奏廳。首演者:林亦輝(高笙I)

  • 2015/12

    《弦樂四重奏》。2015年12月30日/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

  • 2015/12

    《板鼓與木管五重奏》給板鼓、長笛、雙簧管、豎笛、法國號、低音管。2015年12月30日/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