筦絃秘抄 (kan-gen-hi-shou)-華之和音與邦樂大師對話系列
華之和音
2025年,華之和音迎來世界級尺八大師柿堺香的加入,共同演繹尺八本曲。演奏家柿堺香在全球推動尺八本曲已有多年的經驗,是日本傳統音樂的傑出代表。透過這場音樂會,華之和音希望與尺八大師的合作,不僅能夠提煉傳統「管絃」的精髓,更能夠與新時代同步發展。這種多方位的理解和運用,是為了豐富當代文化,使傳統價值在時代變遷中綻放出新的光彩。這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是對音樂藝術和無形文化遺產的深刻呈現與延續。
音樂會曲目
- 尺八本曲《松巖軒鈴慕》
- 肥後一郎《筦絃秘抄》
- 福田蘭童《渡津海麟宮》
- 福田蘭童(大野理津 編曲)《蘭童的月草之夢》
- 劉穎蓉《智慧之火》(首演)
- 潘家琳《徜》(首演)
- 元永拓《Drifting Voice》
委託創作
(一)劉穎蓉:《智慧之火》為尺八重奏和擊樂
Ying-Jung Liu:"The Flame of Wisdom" for Shakuhochi Ensemble and Percussion
本作品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由「華之和音」委託創作,於 2025 年春天首演。編制為尺八重奏和一位擊樂,可多人演奏。
作品描繪忿怒形象的不動明王,左手執羂索,右手持劍,教導逆惡難化之眾生,以大智的火焰焚燒一切障礙,欲以破除眾生無明煩惱的力量,促使他們走在菩提正道上。全曲分六個樂段:群魔亂舞、佛法慈悲、誓願度眾生、燒盡煩惱業、佛光普照、地獄不盡誓不成佛。
尺六:劉穎蓉、李桑綺
尺八:林姸彣、關至皓、李執聞
二尺四:柿堺香、何政弦、陳承煦
擊樂:蕭力升
(二)潘家琳:《徜》為尺八、笛簫、日本箏與古箏
Chia-Lin Pan: Sauntering – for Shakuhachi, Di & Xiao, Koto and Zheng
本作品由「華之和音」委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創作為四位演奏中、日傳統樂器的重奏作品。自創立以來,「華之和音」致力於推廣和樂,曾多次委託臺灣當代音樂作曲家創作多元編制之作品。此次中日音樂交流合作的委託,經與委託人討論後,決定以中、日管樂器(尺八、笛簫等)與撥絃樂器(Koto與古箏等)的音色交流、融合,或是彼此對抗之激盪,作為創作發想主軸,本擬名《逸撥氣徜》,深覺不夠悠然自在,故僅取「徜」一字為題。
「徜」取自「徜徉」一詞,即自在的流連徘徊之意。作品中,除了在各傳統樂器演奏技巧及音色上的遊走,在音高風格上表現傳統與前衛之間的拉扯,以形成聽覺上的豐富多元。在「管」與「絃」的兩大編制中,作曲家除基本音高演奏外,亦運用管之各種氣息控制,及絃的彈撥撫吟等發聲方式,企圖打破「不同區域樂器」之藩籬,期待將聲響回歸原始,呈現在各類聲響衝突與包容下,終究合一之意境。
作曲家:劉穎蓉
臺灣南投人,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主修中國竹笛,曾師事海內外多位名家;現隨日本尺八大師宮田耕八朗學習尺八,並曾同台演出。2011年,以演奏尺八古曲《鹿の遠音》入圍NHK邦樂選秀會合格,該錄音透過廣播於日本全國放送,為臺灣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尺八演奏家;同年與南藝大日本箏‧尺八樂團錄製的專輯「春之海」入圍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近年曾赴奧地利、西班牙、日本、香港、中國大陸等地演出,皆獲好評。曾與「台灣國樂團」首席客席指揮閻惠昌指揮合作演出陳明志給尺八、笛和薩摩琵琶的協奏曲《聽風的歌》;亦與名指揮家瞿春泉合作演出笛子協奏曲《旋舞女》;亦曾與國際尺八演奏家John Neptune、柿堺香、福田輝久同台演出。除熱衷於傳統日本尺八音樂的演奏藝術外,同時還參與現代音樂的演出,探索傳統與現代音樂結合的可能性。目前為「華之和音」團長、「臺中青年絲竹樂團」笛子演奏員、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兼任教師。
由於自幼即開始接觸中國吹管樂器,故先嘗試以「簫」做為創作開端,在演奏尺八十載之際,進而使用日本樂器做為音樂交流之媒介,以期編寫出屬於臺灣的邦樂作品。
作曲家:潘家琳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L.)作曲博士。曾於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所舉辦之作曲比賽與其他比賽中獲獎,作品經常獲選於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年會暨世界音樂節(ISCM World Music Days)、亞洲作曲家聯盟年會暨音樂節(ACL Festival and Conference)以及其他音樂節中演出,亦多次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以及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委託創作之肯定,演出場合遍及臺灣、香港、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以色列與澳洲等地,演出發表活躍。
自高雄中學音樂班畢業後,大學與碩士班皆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作曲師事M. W. Karlins, Augusta Read Thomas, Alan Stout, Jay A. Yim, 潘皇龍與盧炎等教授。曾與知名演出團體如Pacifica String Quartet、The Eighth Blackbird、NanaFormosa Percussion Duo,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十方樂集、臺灣管樂團、長榮交響樂團、采風樂坊、新北市交響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以及國家交響樂團等演出團體與所屬音樂家頻繁交流並合作發表作品。與各種音樂以及其他藝術人士的工作接觸,也使得她的作品能呈現出各式規模、音色等千變萬化且多元的風貌。
潘家琳目前為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於2019年起,擔任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ISCM-Taiwan Section)理事長一職,並於2024年起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總會之執行委員。
華之和音
2012/09/18
劉穎蓉
「華之和音」,為尺八演奏家劉穎蓉,以及日本箏演奏家徐宿玶共同組成之日本邦樂表藝團體。其團名由日本箏大師範渡邊治子命名,意涵為「華」在日文中可唸作「hana」,有「花」的意思,又可解釋為「中華」意;「和」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概念,象徵了萬物和諧,以及音樂合奏之意。「華之和音」,展現了如花朵一般華麗的重奏,該團除了演奏大和民族的傳統樂器外,也具備演奏中國音樂的能力,是一個具有雙重音樂能力(bi-musicality)的表演團隊。未來也希望經由創作融合中日元素,塑造新的音樂生命。
近年重要活動紀錄:
(1)2019年9月22日【太陽と海】音樂會特邀杵家 七三、岡山 亮子於北投文物館共同演出。
(2)2021年3月20日至3月21日【the 櫻三宴】日本文化藝術祭,於文水藝文中心辦理講座及聯合音樂會。
(3)2021年4月18日【穿越百年的邂逅】十週年音樂會,於北投文物館。
(4)2021年出版第一本臺灣日本箏書籍《和樂南鳴》。
(5)2023年1月8日【萌春】音樂會特邀元永 拓於國家兩廳院演奏廳同台演出。
(6)2023年5月28日參與「2023年臺北市傳統藝術季」辦理【相遇x融合】音樂會,於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
(7)2023年9月17日【夏色のアダージョ】音樂會特邀日本箏演奏家、作曲家池上眞吾於北投文物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