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展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
「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由策展人黃孫權與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攜手合作,以研究型策展和當代藝術的作品化手法重構建築展覽,透過「建築作為生成的過程」重新打開建築背後政治經濟脈絡與社會文化錯綜複雜的互動。
謝英俊素以救災救難的人道建築主義建築師聞名,然而,回顧過往光鮮亮麗的各式展覽,「開放體系」、「永續建築」、「互為主體」等實踐理念雖然鮮明地置放在展場中央,卻無能展示其背後紛雜斑斕的真實面貌。有別於此,「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打破過往案例呈現的慣習展覽方式,奠基在大量田野文獻回顧的基礎之上,以「構件」、「營造」、「住所」和「社群」作為四個主軸,展示建築從「無」到「有」的生成過程。
策展團隊的田野文獻最早可以回溯自八八風災,從屏東麟洛臨時辦公室的訪談開始,一路參與阿里山得恩亞那社區重建和四川碧峰峽的協力造屋。2016年至2018年間密集的田野回訪,不僅紀錄參照了居民如何在建築師離去之後完成其居所,也仔細檢視災後重建過程不為人知的漫長辛酸血淚。歷時五年,走訪二岸各地數十個偏遠村落,爬梳總計超過一百個工作項目。「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呈現二十年來謝英俊建築師於國內外的災後重建案例、新農村與協力造屋的項目、都市土地立體化與建築結構公共化的構想。謝英俊建築實踐所帶出的社會修復能量,正是策展人黃孫權所稱之的「社會性建築」,不僅是災後重建蓋房、人道主義的救災救難,而且回應了當代社會重要的環境與居住議題。
謝英俊曾言:「我們設計鋼構一定要盡量萬應,一定要沒有個性,才能省事,才能量化,此曰『無』,天地之始;我們賣出鋼構,別人在上面加工發揮再生產,此曰『有』,萬物之母。」這是該次展覽的起始,也暗示謝英俊在輕鋼構與模組化的西方現代建築手法背後所隱藏的深刻中國哲學涵養與傳統工法淵源。展覽從漢代木匠單線圖開始,透過建築觀念實驗裝置,展示構件、技法、專利和營造過程等,以「為」呈現謝英俊團隊特殊的設計操作,如何以低限的作為與他者(使用者、營建參與者)做最有效的協作;「無為」則呈現他者參與後無限衍伸的狀態,包含:導演李沛峰記錄四川碧峰峽與阿里山來吉兩地的紀錄長片、攝影師李國民造訪十幾個村落的影像深描、田野團隊呈現的居民生活世界與文獻多媒體展,以及在展覽期間內舉辦人人可參與動手的建築學校與國際建築論壇。
- YouTube|記錄/高雄市立美術館: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2018
- 高雄市立美術館|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
- Heterotopias∣謝英俊建築工作中的社會性/黃孫權
- 國藝會線上誌|面對70%人類的居所問題──「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
- ARTouch|無為的方法與主體?關於「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
- 關鍵評論|「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找回空間場域中的眾生及人性
- 明日誌| 高雄美術館《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人,才是建築的主角!
- 非池中|2019十大設計力關鍵字 高美館《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獲頒Taiwan Design Best 100設計大賞!
- 非池中|《為無為──謝英俊建築實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