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祈諺《Bernard's Solitary》
黃祈諺
黃祈諺《Bernard’s Solitary》此曲以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其著作《海浪》(The Waves)中複雜的「創造者與被創造者」關係作為核心,思考真實世界演奏家(薩克斯風)、虛擬電子聲響、以及劇場素材(影像、現場物件使用)三者之間的關係,必試圖利用立體聲場的技術支撐,形塑更立體的聽覺以及感知體驗。
《海浪》可謂吳爾芙意識流寫作技術的巔峰之作,並以海浪的升起與落下象徵著生命的誕辰與消逝。在《海浪》中,吳爾芙創造了六位不同的主角,其中最重要的主角貝納德(Bernard)也創造了自己的虛擬世界Elvedon,字面上隱藏著“elf-eden” 意即「小精靈伊甸園」。在這個伊甸園中有一位持續寫作的女子以及一位園丁,而「貝納德與持續寫作女子」(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以及「吳爾芙與貝納德」(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形成了相互關聯的隱喻,他們同樣利用寫作使人物有了生命,並都是在幽微的意識世界中創造著,如此層疊複雜的關係,在吳爾芙開始構思《海浪》的日記中便可以發現。作曲家試圖以這樣的關係以及吳爾芙小說中,敘事線沈浮於意識流的特色,作為整個作品的靈感與結構。
黃祈諺
Chi-Yen Huang
-
2023/06
《帕涅洛佩》(Penelope)為純電聲
-
2022/11
《記憶痕跡》為薩克斯風、電聲、影像
-
2022/07
《折射》為綜合打擊樂獨奏
-
2021/12
《Netti Netti》為大型室內樂團與電子聲響
-
2021/11
《氵(米立)皮》為管弦樂團
-
2021/06
《蒼t_Tai台X啦》(Tsāng t_Tai(tAI)XLaa)為長笛、打擊樂、電子聲響與影像
-
2021/01
《...towards Bisosilin》為長笛、大提琴與鋼琴
-
2020/06
《SoHam》為弦樂四重奏
-
2019/12
《雨的進程》(The Process of Rain)為女高音、中提琴與鋼琴
-
2023/12
國際泰國作曲機構(ICIT)音樂節
-
2023/11
盧森堡作曲音樂營
-
2023/08
捌號會所TMS Showcase團隊/音樂家
-
2023/06
入選義大利mdi新音樂週(mdi Ensemble Newmusic week 2023)
-
2022/07
2023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徵曲
-
2022/04
獲選為臺灣文化實驗場《聲鬥陣》進駐藝術家
-
2022/03
紐約電子音樂節入選作品
-
2021/10
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徵曲
-
2021/04
獲選110學年度馬水龍獎學金
-
2022/11
《記憶痕跡》為薩克斯風、電聲與影像
-
2022/04
《SoHam》於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演出,假國家演奏廳
-
2021/12
《Netti Netti》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演出
-
2021/12
《SoHam》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演出
-
2021/12
《...towards Bisosilin》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廳演出
-
2021/11
《氵(米立)皮》由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準・馬寇爾與國家交響樂團於國家音樂廳首演
-
2021/11
《蒼t_Tai台X啦》(Tsāng t_Tai(tAI)XLaa)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廳演出
-
2021/11
《蒼t_Tai台X啦》(Tsāng t_Tai(tAI)XLaa)於C-Lab臺灣聲響音樂節演出
-
2021/01
《...towards Bisosilin》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