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法跨領域創作--裝置偶劇場『交叉--台北篇』

  • 台法跨領域創作--裝置偶劇場『交叉--台北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法跨領域創作--裝置偶劇場『交叉--台北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法跨領域創作--裝置偶劇場『交叉--台北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法跨領域創作--裝置偶劇場『交叉--台北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法跨領域創作--裝置偶劇場『交叉--台北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法跨領域創作--裝置偶劇場『交叉--台北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BlueScreen, Pei-Shan HUANG創作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製作呈現

演出內容介紹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卻又具有某種的多層性,在這之間產生了間隙,自我的間隙。間,門縫間穿進的陽光;無「形」的存在,難以察覺的距離。自我之間的距離總是不斷地改變,有時完全重疊,感覺輕盈自在;有時完全切割,感覺沈重如偶……

《間》,源自藝術家BlueScreen所發起的全球十二國藝術交流「交叉」創作計劃,探討新時代中非語言性的溝通。本演出是無獨有偶劇團與藝術家經過一年的台法激盪,跨越劇場與當代藝術、改變舞台與觀眾距離的實驗創作。

《間》企圖使親近的生活場景產生化學變化,讓觀賞者穿梭於藝術家所設計的介面之間,不再只停留於觀看的角度,進而成為參與其間的一份子。這是一個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尾的演出,當你走入已身在其間。穿過時空和光影,介入人與偶之間,經歷一個真實而細膩的旅程。

展覽裝置空間於2009年3/21至4/26在台北當代藝術館開放展出,並於六個夜間舉行表演。演出中,駐足於此的人與偶喚醒場域,不同的時間和形式,緩緩相互交融、滋養於此。

演出特色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從數位藝術創作核心概念「交叉」,到落實在MOCA展場裡的人/偶表演—《間》,不僅止於展現「互動科技程式」的「奇妙與有趣」,更不滿足於只將「人/偶」擺放進入「展場空間」的「並置」抑或「表演」。《間》更大的企圖在於:消化使用「交叉」介面的感受,透過「偶」做為「人」的延伸,讓觀者走進真實居所般的展場,便彷彿踏入虛擬星圖,近距離感受星球般各自存在的個體間,如何穿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貼近如關閉窺視中雙眼的門縫、又比如在收訊範圍內棄置手機、拒絕溝通的模式-願意打開,看見、探索彼此相異的運行軌道、速度、質地,而願與彼此靠近,嘗試「溝通」。

為了讓觀者深刻體驗「身在其間」的「交叉」感受,工作團隊直接在當代藝術館一樓展間裡,從地板瓷磚到窗櫺、拉門、天花板,全新打造一完整的「交叉空間」。其間依功能、氛圍,分隔成多個小間:「床之間」、「椅之間」、「沙之間」、「回之間」等;觀眾透過開闔拉門、隨興遊走,便能自由流轉,踩踏遍地圓石之上從雙面鏡窺看浴室裡人/偶「保養」,遊蕩鞦韆感受沙粒流落指縫……隨著身處不同時、空中不斷改變的整體氛圍,探索人/偶/空間/自身的「交叉」樂趣。

演出現場每次僅開放20位觀眾進入展場空間,場內有11名「角色」與11個依照各人內、外在特色量身打造的「偶」,真實生活在空間中。觀眾可以自行選擇停留和進出的時機,更可以選擇觀看/參與的方式。空間中不同定點持續有些事情發生,觀眾將在角色的穿梭、流動間被引領帶入故事,可以身為進入空間的旁觀者,也可能進入角色們編織的故事,甚至牽動「星圖座標」微妙的改變。「偶」在此做為一種溝通媒介,負責表達,也不吝接收-誠如麥克魯漢名言:「媒介即訊息。(Media is message.)」——做為「媒介」的「偶」本身,是「另一個你自己」的延伸與譬喻;懸絲偶們的細緻本質,與操偶彼此對話的困難和挑戰,更進一步體現「溝通型式」的轉變,以及「溝通本質」的動人。

展覽本身像是引介「交叉」概念的平台,演出則為觀眾帶來從肉身真實感受透過「溝通」而引發震顫的機會。空間裡的酷炫裝置持續存在,但觀眾走進故事,才能真正感受、體會其間親密而真實的交流——正如同每一次與不同個體相遇,交換眼神、微笑的瞬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

顯示完整資訊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