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到來的未來

黃贊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過去的文明、現在的文明、未來的文明,這個世界到底何時才能不需要戰爭與武器,邁入下一個新的文明?

人類最原初對於「即將到來」之物事的慾望與想像,這一份對那未來美好世界的想像與期待,在本展中被推演至某種將永遠只能讓其留待在「尚未」的時態。因為所有被實現已完成的,都在我們「已經如此的」生命與生活中耗盡玩完。然而,也正是為這種嶄新、純粹不可知的威力所誘引,我們不斷地自製並期盼著下一個將臨的文明。也因此,創作計畫中所有的存在(作品)都是機器人—無論是平面繪畫、動力機件,甚或至是空間及影像裝置—這些代替我們贏取「未來」之爭而被建造了出來的機器人,於本展中被定錨在「未來戰後的未來」此一怪異時空當中,它們的使命早已不再是為了上戰場爭勝,而是被視為是講述與紀錄未來各戰爭歷史的重要文物,以後設敘述的邏輯被並置共存在一起。置身於這些文物其間的我們,被邀請穿越至未來之後,透過因為科技發展而逐漸於世界文明演進中缺席的肉身與眼光,有限地想像所有押注在未來之上人類的一切作為。

〈空襲〉Air Raid、〈搶灘〉Beachhead

兩件作品分別擷取戰爭電影裡部分橋段中的聲音與對白,電影畫面裡角色則置換成不同形狀的閃光,每一個角色被切分呈現在不同的螢幕裡,彷彿每一台螢幕就是一個士兵,正互相對話、產生關係。藉此暗喻現實的戰爭,究竟是槍林彈雨、頭破血流的恐怖實況?還是憑藉著媒體傳播,而淪為一台台聲光效果的螢幕?!

〈控制〉Control Freak

馬在近代已開始成為人類的交通工具;機器人則是人類情感的轉移,藝術家有意將兩者融合,模糊了真實血肉與機械複製的界線,探討生命的存在為何?或許在不久之後,將被重新被定義。

〈標本〉The Type Specimen

「標本」一詞意味著已過去/曾經過往的留存之物。但此作中,被封存在古典容器內的標本,卻是一個現今仍然無法經驗的機器人。隱喻人類試圖去遙想的未來,終究得面對被歷史化的一天;那麼「未來的未來」 時間究竟該如何去想像?是否是一個可以被思考的世界?

〈真實的笑容I、II〉Real Smile I, Real Smile II

在不久的將來,AI人工智能將普遍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某種執行人類業務的機具。倘若AI對情緒已有某種程度上的模仿與同應,那麼這笑容裡所夾帶的究竟是那些被撰寫出來的程式指令,還是發自內心的歡愉?而那對微笑的雙眼,所望出去的是世界的美好?還是某種我們現今仍然無法遙望的缺乏?

〈模仿〉Monkey See, Monkey Do

機器人的存在即是對人類進行某種層次上的模仿,是一種相對於無機體運動模仿。而作品<模仿>裡擬真的機器人小女孩,卻手持鹿角頂在頭上模仿鹿的姿態。對此,我們又將如何辨別在第一個層次的模仿不是真實呢?

〈天堂路〉The Road to Hell

作品運用海軍陸戰隊退伍前最後一道關卡「天堂路」來命名,象徵通過時,所需面對的勇氣與毅力。<天堂路>將佈滿尖銳的電容、銲錫針腳、電腦主機板,以及IC零件鋪成一條道路,來對應在科技大躍進的時代裡,人們依然得在虛擬化的世界裡抱持著勇氣與毅力,然而通往的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呢?

〈搖搖馬〉The Coin Operated Rocking Horse

藝術家在兒時的遊戲機,置入一個象徵著未來的機器人,但卻手持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武器。在過去的歷史戰爭與未來的文明交織下,扣問人類的有生之年,是否可以不需要戰爭與武器,而邁入下一個新的文明。如同《娃娃國》這首兒歌的歌詞,雖是首兒歌卻充滿著對於戰爭的教條,藉此連結到作品本身。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備註

本創作計畫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不曾到來的未來-黃贊倫個展/The Future That Never Comes-Solo Exhibition of Huang Zan Lun
展覽時間 :2017/01/21-2017/03/05
展覽地點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