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戲三年實驗計劃《黑色微光》2019台北演出
以社會事件為基礎, 試圖呈現因家庭驟變,孩童的表象反應與心理狀態,也是學習「面對傷痕」 的人生課題。《黑色微光》故事取材自一則孩童目睹父母雙亡的社會新聞作為背景。敘述一位面對家庭驟變的孩子,出現創傷症候群的狀態。他不說,不吃,不認, 唯一的親人爺爺很傷心卻也束手無策。在醫院裡,他在現實和幻想中掙扎,分不清甚麼是真的,甚麼是假的。他的幻想世界裡,有對他很好的朋友,有他想念的人,有他害怕的事。現實世界的大人都叫他醒來,但他一點也不想。 醫生們一籌莫展,只能從他的畫去找線索,慢慢的幫助他,回到現實世界, 回到正常的生活。導演石佩玉試圖從形式出發表達「現實」、「外在」、「內在感 受」、「幻想」交集出的困境。而突破困境的方式是關照者的「同理心」、「信任」 、「鼓勵表達」、「耐心」、「肯定往正向的勇氣」最後是「回歸正常生活」。故事從人的內心陰暗面出發,主角在遇到人生意外後產生虛實混亂的內心狀態,以光影的流動性描述內在的奇想世界,譬如以不同的視角製造不同觀點,讓敘事帶點懸疑,有魔幻寫實的氣味。
主要參與者
光影導演:賴瑞.李德 Larry Reed(ShadowLight Productions)
偶戲導演:石佩玉
美術暨音樂設計:許向豪
製作人:莊菀萍
戲劇顧問:傅裕惠
故事文本:林唐聿
諮商顧問:王美恩、宋佩禹
演員:于明珠、高友怡、邱米溱、許乃馨、劉向、劉毓真(依姓氏筆劃排序)
配唱:洪健藏
燈光設計:王天宏
舞台設計:黃廉棨
動作設計:楊乃璇
戲偶設計:温思妮(執頭偶) 邱米溱(半身偶)
服裝設計:林俞伶
執行製作:楊喆甯
舞台監督:林茜
舞台技術指導:李伯涵
燈光技術指導:張以沁
音響技術:邱添財
舞台執行:黃詩蘋、王祖苓
燈光執行:林哲宇、林宥洋、溫承翰
服裝設計助理:呂沅螢
影戲燈光執行:呂綺容
排練助理:呂綺容、蔡承翰
宣傳行銷:盧崇瑋
社群經營暨翻譯:郭于禎
媒體執行:莊漢菱
票務:許紫珈
平面設計:蕭羊希
宣傳照攝影:鄭雅雯
劇照攝影:李欣哲
演出紀錄:狠主流
前台志工:陳盈如、范安妮
共同製作:雲門劇場
贊助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場地協辦: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本節目獲106-107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創意節目前期展演計畫補助
飛人集社劇團
2004/05/31
石佩玉
劇團簡介
「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5月。「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偶」,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劇團草創初期以「偶」為主要創作形式,作品多次獲台新藝術獎提名,並受邀台灣、北京、荷蘭、法國、新加坡各藝術節演出。2010年,飛人轉型進入第二階段,邀請剪紙詩人夏夏成為核心團員,豐富劇團創作形式。製作規模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製作/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
2017-2019年重要活動
- 2019《黑色微光》
- 2018 超親密小戲節
- 2017 《天堂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