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晶河流

邱承宏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結晶河流|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作品計劃延續2015年關渡美術館展覽的概念,將作品中的形象與地點延展,試著開啟一個歷史與地域之間的關係,同時依據這種關係,試圖從中建立一個關於亞洲(東方式)的聖像生產的邏輯。

整個作品計劃像是一段想像的旅程,講述材料與地點之間的關係。計劃圍繞在花蓮立霧溪山區的大理石礦場,這些礦場的石材主要是運用在台灣的各式建築工事之中,或是作為各種大理石雕刻用的材料。這些作品的製作來自於雕刻剩餘物,藝術家搜集經過雕鑿加工後餘下的大理石粉末與結晶,重製成數個動物的形體;接著,藝術家再將這些重新獲得形體的動物雕塑,安置回最初採集的大理石礦場,並進行一系列的攝影拍攝。

作品計劃,分成三個步驟進行製作,首先,藝術家透過搜集花蓮大理石石雕的大理石粉末與碎削,運用這些碎削重新塑造出鹿造型的大理石雕塑,這些鹿的造型是依據台灣花東地區立霧溪一帶,名為台灣水鹿的特有種保育類動物,藝術家試圖透過這個符號,指涉出花東地區的一個缺席的形象。預計製作15隻造型各異的水鹿雕塑。

第二部分藝術家將這些重塑的大理石水鹿,重新安置回原本的大理石礦場,並且依據礦場的地貌及空間特徵,來設計大理石水鹿雕塑的姿態,將她們安置在礦場中的特定區域,試著讓每一支水鹿雕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區塊。再安置完成之後,將透過攝影的方式將作品產出,這些攝影將在黑夜中進行,並以閃光燈輔助的方式拍攝。

大理石礦場作為人類產業鏈的地點,藝術家在現地安置那些虛構的形體,對應著自然(動物)與文明(人)之間的關係。如同塑造紀念碑一般,重新給予時間與地點一個註記,將地點中那些最原始的非物質記憶生產出來,像是黑夜中閃現的一塊塊歷史結品,藉由攝影幽微光線透出的片段,重新創造出一個大自然流域中的奇幻風景。

整個創作的過程非常的有意思,首先是關於大理石礦場的探勘,從中了解了台灣過去產業的時空狀態,並且認識了台灣在地與外來的石材種類,同時也深入在地進行了不少文獻的考察,獲得非常多寶貴的經驗。在未來的創作中,也會延續這些經驗跟想法,發展出另外一種詮釋地方、人文產業、歷史的路徑。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