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

邱承宏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邱承宏|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在這個「時間的灰燼-白色瀑布」藝術計劃中,邱承宏試著將礦物、植物及工業作為關係事件的切片,並依循著組成這些原料之植物、礦物、生物活動,製作一系列的浮雕裝置作品,試圖通過這個藝術計劃,開展另一條不同於主流媒體情境之下的世界關係。同時在這個基底之下,組織一種另類的地域、疆界、經濟的權力流動。

本計畫將以浮雕裝置作品,重新演繹這個創作計劃項目。作品也延續原本提案作品計劃的內容,包含對於自然與工業的形象轉化,包含植物、原生物質、光跡、日影等等的意象。由輸送帶裝置形式變更為浮雕裝置的形式呈現,使用媒材仍維持不變,採用大理石、礦物、北美花旗松及金屬等複合媒材,重新組織這些材料,將它們複合製作成浮雕裝置創作。計畫製作兩組大型浮雕作品(長180x寬126cm),及兩組金屬台座(台座I:長120cm×寬140cm×高100cm;台座II:長125cm×寬145cm×高150cm)。

浮雕的內容以花旗松的光影為主,將這個形象製作成浮雕;在製作方式上,藝術家先用這些木材及礦物製作成複合式的底板,再將要雕刻的植物實體透過光投射在表面,接著依據著植物的光影輪廓,一一將他們的形象雕鑿出來,製成浮雕。另外台座的部分,它的造型來源,是參考花蓮大理石材廠中,放置石板的鐵架台座,將製作兩組作為浮雕的底座。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