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Photograph計畫:台灣女性攝影記者調研初探
吳垠慧
本計畫以台灣女性攝影記者為調訪對象,由於人數少加上工作流動,過去較少受到關注和討論。
本計畫以報紙、新聞雜誌(政經類與綜合類)、通訊社及網路媒體的女性攝影記者為主,由於人員流散,透過不同管道蒐集並初步建立一份逾50人的名單,最後納入本計畫有31人。
本計畫一方面梳理日治時期至2020年期間,女性從事攝影記者工作的脈絡演變,並嘗試從中歸納台灣女性攝影記者的工作特性,如:性別的優劣勢、共同的難題等,另一方面,也將每位受訪者的口述內容逐篇謄寫成逐字稿成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並擇取其中3位撰寫成個人誌文章,於本次結案呈繳。
日治時期始有台籍女性加入新聞業,目前所知都是文字記者或編輯,尚未覓得女性攝影記者的相關資料。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之初,曾有曇花一現的辦報熱潮,記者幾乎是男性的天下,有從中國大陸來台的女記者,只是,人數少且資料難掌握。
1949年台灣實施戒嚴,另透過「出版法」、「報禁」等箝制媒體發展,報紙不是國營就是黨營,人員流動率低,加上傳統性別觀念,女性不易取得報社攝影記者工作,伊夢蘭(1930-2014)先後在《攝影新聞》、「僑光社」等單位工作,是1950、60年代台北攝影記者圈唯一的女性攝影記者。
1977年秋,《中國時報》破天荒招考攝影記者,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的溫禾是唯一錄取的女性,和隔一年《時報周刊》創刊後進入「中時」的鄭桂平兩人是首度以「攝影記者」名義進入報社的女記者。
1987年解嚴,1988年報禁解除,報業百家爭鳴、雜誌成長驚人,各家媒體求才若渴,造就一波女性被錄用為攝影記者的高峰。1990年代媒體主流從報紙轉到電子媒體,報業優勢及盛況不復以往,女性想進報社當攝影記者相形困難。2000年後,攝影記者面臨最大的工具變革,亦即是從底片相機變成數位相機,相較過去沈重的設備,數位器材對女性而言相對親切。2003年「壹傳媒」來台再創紙媒盛況,攝影記者編制龐大,也有女性身負突發新聞、臥底踢爆等攝影蒐證工作。2010年之後,「網路化」為媒體趨勢,不僅「即時新聞」改變報社記者的工作型態,動態影片也逐漸取代平面照片成潮流。近10年,紙媒衰退、網媒成長快速,攝影記者編制更少,女性或以「自由攝影工作者」的身分承接新聞攝影工作。媒體的形式不斷改變,未來新聞攝影會如何發展?女性如何參與其中?都值得後續再追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