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不和諧的四》 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不可無料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不可無料劇場看重戲劇文本為劇場發展的根基,積極推廣華文原創劇場製作。此次《不和諧的四》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演出計畫,以四齣約二十分鐘精緻短簡的當代原創劇本接續展演,並邀請音樂創作者:吳子齊、王凱生,攜手劇場戲劇專業:劇作家鍾欣怡、主題曲《在》作詞人蔡格爾,為四部劇本量身打造各自主題曲,藉由與流行音樂的跨界創作,讓音符創作做為另一種聽覺文本,搭配劇場文本,純粹的故事力量結合音樂創作,實驗文本與文本間的互通性,相互相織,翻轉顛覆既定印象,提升戲劇表演藝術層次,並將觀眾的劇場經驗帶到另一個新高度,形成獨樹一幟的多元實驗展演。

《不和諧的四》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於111年5月21日順利完成兩場次的展演,下午場次56人,晚上場次47人,共計兩場次103人。《不和諧的四》當代原創短篇劇本展演計畫的四部劇本分別由三位青年劇作家宋厚寬、葉志偉、鍾欣怡撰寫,各對不同議題譜寫關懷三部作品含有:以上海為背景的《黃魚麵》透過食物的滋味,魔幻寫實的敘事串連人與老城的變遷;從神怪傳說出發,描繪生活給予關懷的《玉面》;《兩個奶奶》則以狂想的設定探討女性身體之於外界的定位;《娃娃日》則透過孩童的眼光,以幽默和直白的角度展現現實社會掙扎的現象,重新開啟我們對世界的省思。四齣精緻短簡原創戲劇作品無中場休息在單一空間接續展演,透過徐宏愷導演手法調度、演員細膩詮釋、配合劇情的走位及舞台設計,將劇情故事具體和生動地傳遞帶領觀眾一次走進四種不同風味的故事情境,提供在地觀眾體驗不同劇場表演藝術形式,帶來多元表演藝術選擇性;更為中南部在地創作者建立發展平臺空間,讓新生代藝文創作者及觀眾接觸實驗創新展演形式,以該創意發想創造藝文氛圍,促進更多臺灣年輕藝術創作者在地結合。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不可無料劇場

立案日期

2015/06/04

負責人

梁台英

團體簡介

以文本、說故事為創團核心,積極挑戰多元展演形式及與不同創作風格之當代劇作家合作。自推出第一部作品至今約近五年時間,累積了十部以上原創作品,包含限域創作、參與式劇場、雙語文本、新馬戲劇場、戶外互動式展演、國際當代劇作家交流和新人創作視野短篇等等不同風格的製作。2021年,不可無料劇場成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駐館團隊。

除了劇本創作外,自2017年起開設劇本創作相關工作坊或講座,曾邀請劇作家周力德、吳明倫、戲劇構作吳政翰、劇作家宋厚寬等,透過劇作家實務傳授創作教學及心法,累積及刺激台灣劇本創作能量。此外2020年受邀參與嘉義小劇場戲劇節—亞洲專題讀劇演出,選讀香港著名劇作家莊梅岩劇本《5月35日》,在全球疫情下以文本持續連結國際,為嘉義帶入與國際接軌的藝術能量。

此外同時致力在地劇場人才培育。2017年起連續六年,舉辦嘉義市首次以成人為主之「戲劇搖籃」劇場人才培育計畫,以戲劇核心編導表三大主題,為雲嘉南地區拓展及培養劇場專業創作人才,深耕在地青年藝術家,並同時發展國際交流與國際連結。

2020年首次參與2020臺東藝穗節,發表首次限域創作《老池攝交場—尬游派對》,以廢棄老泳池做為演出場域;2021年獲選為臺東藝穗節駐村表演藝術團隊,以城市日常聲音為題,於當地進行一連串田野探查及工作坊互動。2020《自由鳥》戶外小品,繼2019年新馬戲劇場探索《箱男孩與他的朋友們》後,再度推出戲劇跨界結合新馬戲與舞蹈新作品。其他如以雲嘉南劇場青年工作者參與之「啡嚐演選」、「聽你在嘴—讀劇串燒」、「三樂讀三小—讀劇串燒」和「樹洞之音—1913」等不同展演原創作品展現出本團的旺盛創作力與藝術多元發展實力。

「不可無料劇場BIU Theatre」希望能以嘉義為出發,致力於發展臺灣原創作品,並提供臺灣年輕編導、表演者和創作者一個發展平臺,進而促進更多臺灣年輕藝術家在地結合,強化藝術性與未來性,拓展雲嘉南表演藝術觀眾市場,打造當代表演藝術品牌。

重要活動

1. 2020年度製作 2020臺東藝穗節《老池攝交場—尬游派對》

《老池攝交場—尬游派對》以外星人錯誤百出的考古重建為故事動機,讓在地居民對於台東縣立游泳池的「真實記憶」更加鮮明被喚起,在無水的舊游泳池歡樂演出,重新打造當代公眾的城市記憶。並於事前舉辦默劇工作坊,邀請在地素人加入,徵集台東縣立游泳池的老照片、拜訪當地居民,收集大家過去與舊泳池的夏日情誼。以「限域特定藝術」(Site-specific art)思維策劃,將所有空間進行空間轉化,並將游泳池中的水道線和浮板等物件懸掛,顛覆一切日常認知,充分展現實驗、創新、多元之精神。結合環境空間氛圍、文化代表性及歷史,納入在地性與公共性設計,將曾經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的場域翻轉成為展演空間,讓公眾精神重新得以透過劇場實踐轉化為藝術書寫,累積城市當代的文化記憶。

2. 2019彰化劇場藝術節《第366夜》Bedtime 再製演出

《第366夜》為2018年原創製作,2019年受邀彰化劇場藝術節為藝術節系列節目閉幕作品。以當代社會有感議題「休息」為題,以「夢境」為媒介,透過角色的日常生活忙碌與夢境和夢想的掙扎,引領觀眾一起在故事中從直剖探討面對壓力的掙扎與出口。作品跨界結合舞蹈、音樂、新馬戲、戲劇不同表演藝術,以參與式劇場形式進行展演。不同於一般演員在上、觀眾在下之一般看戲模式,翻轉既定空間印象,邀請觀眾進入舞台,觀眾將隨著劇情推展,與演員在舞台上一起遊戲,參與部分演出。並隨著故事情節進行,在場館舞台上一起進入睡眠,隨著觀眾與演員的互動,有機動性的劇情參入,體驗前所未有的觀劇經驗。

3.《彼時未見》Today We are Not Old 演出製作巡演

《彼時未見》為本團駐團編劇鍾欣怡所著之原創劇本。原以英文撰寫,後鍾欣怡翻譯成中文在台灣搬演。以普世的人生經驗「後悔」為題,探討人生哲學。並以愛情故事包裝,預見未來的劇情設定,循序漸進引導觀眾進入人生哲學思考。於2017年嘉義藝術節節目以小劇場形式於嘉義鐵道藝術村進行首演。2017年受邀至新營文化中心奇美咖啡館以讀劇版方式進行演出,提供觀眾獨特看戲新體驗。2018年再次加演,全新導演手法推出讀劇版,在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演講廳演出。更將作品向北進入正規劇場空間,帶至彰化演藝廳小劇場推出劇場版演出,呈現劇本展演的多元性,並透過不同的展演形式,觀眾以不同的展演呈現角度認識此部作品,提供多元獨特的觀劇美感經驗。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