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

陳飛豪

  •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陳飛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陳飛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陳飛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陳飛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陳飛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陳飛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陳飛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陳飛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殘破的華族:台灣近代史書寫與錄像創作計劃」是一個錄像實驗影片的創作計劃,旨在以歷史論述結合錄像的模式,透過檔案影像、土地記憶與歷史人物的生命經驗辯證,交織出從清領末期、日治到國民政府在台初期的台灣史,藉此闡釋出有別於當代台灣以中華文化思維為主體的歷史論述。本計劃預計詮釋四位在當代思維中可能分屬不同國籍,卻與台灣土地具有極深淵源的四位歷史人物,思考台灣之於東亞地區,以及二戰前世界潮流下的嶄新史觀,並製作出四部錄像創作,他們分別是:傳聞中與墾丁八寶公主廟有著極深淵源的美國女性梅西.杭特(Mercy Hunt);甲午戰後代表明治政府接收台灣,卻終身背負著日本幕末時期,東北地區戊辰內戰歷史傷痛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出生自台灣的古典音樂家江文也,以「台灣舞曲」一作於1936年柏林奧運音樂競賽獲得特別獎後,卻在台灣、日本與中國間複雜的國族鬥爭下顛沛流離,最後客死異鄉;來自中國東北地區的少帥張學良,志在抗日,但人生的數十載卻被軟禁在台灣這座過去日本殖民政權建構下,充滿日式風情的島嶼。

本次的錄像創作計畫,原設定為單頻道錄像,但為配合展出現場空間配置的趣味性,目前已在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關渡雙年展與臺南市美術館開館展展示的兩件作品:《佳山、新高、四季》以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台灣縱貫鐵道、荒城之月與台南神社》以及2019年八月預計要在韓國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 LOOP)所展出的《明成皇后、李仙得與八寶公主》都採取兩頻道錄像的形式展出。《殘破的華族》的創作計畫,分別從美國的李仙得、日本的能久親王、中國的張學良以及台灣江文也的人生為引,將台灣歷史多元連結至亞洲周邊國家甚或歐美的多元想像,所展開的創作計畫,也因此在同時兼具土地性、文化主體想像與國際連結的狀態下,受到美術館、策展人與國際單位的青睞,因而有上述來自國際雙年展、市立美術館以及韓國替代空間的展出機會,除此之外也發行創作論述集,希望為本次兼具視覺展出與歷史論述的計畫能留下文字記錄供後續參考。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