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om
此計畫展覽「Listening: Resonant Worlds」(聆聽:迴響的世界)展出以透過聆聽來連結不同世界的藝術家作品。近幾年來,專注於如何聆聽與聆聽什麼的藝術創作受到相當大的矚目。起源於「音景」觀念的探索,不同作品來自複雜並相異的脈絡,尤其處於因種種難以避免之故,人類因而迫尋求生存的當代,前橋當代美術館邀請藝術家與不同社群對話,以一種批判角度檢驗「主體性」的行動性,探究「聆聽」能產生的力量,也因此,委託製作的每件作品之間在展覽裡有機地形塑出互相依存的關係。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些關係,我們聆聽到的不僅是音樂,也會被連結到人類學、歷史、權利、政治、福利、環境,以及對彼此的保護關懷。這也是藝術與其他領域的知識和實踐等交接之處,進而擴展聲音的場域從音景的詮釋,到更深廣的知識、對話與研究的建構等。
《Borom》作品內容簡介
「風」是一種空氣流動、一種動力、一種習氣、一口呼吸、一種風聞或身體會產生的氣體等。在計畫《Borom》(濟州方言「風」的音譯)裡,「風」不僅代表著濟州島上無所不在的自然和政治力量,也指涉形塑濟州人事物和精神的強大影響力。此計畫以在日朝鮮詩人金時鐘1949年從濟州坐船到日本的流亡之旅作為軸線,由風與人類、神祗、物質、生物等之間的多重「相遇」組成,透過「風」的導航,這些「相遇」穿越不同關係網絡:激進歷史、神話、地景、地質、欲望、危險、庇護、詩歌等,並在見證、夢想、共謀、回憶、遺忘、示警、感受與聆聽之間,進而試問:不同模式的「同甘共苦感」是由什麼構成的?這種「同甘共苦感」是如何以空氣、呼吸、氣體和動力的形式來傳播、散佈、移動?
作品的形式仿效「風」的動態,從一種形式轉變到另一形式,跟隨金時鐘進入他的流亡之旅的回憶,表演者有金時鐘、濟州島的薩滿、葉門女性難民,濟州女性詩人和表演者、巴勒斯坦難民等。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之故,本人(王虹凱)無法前往南韓濟州和日本前橋進行作品製作和布展,所有錄音、混音、表演均由濟州聲音工程師Kyung Duck Kang負責製作,而日本部分的製作和布展則由東京藝術大學韓裔博士生Sanghae Kwon協助統籌和研究。作品以六曲目分佈在美術館的三展間:(一)風、(二)玄武岩、(三)Wardah餐廳的明信片、(四)Yeongdeung Halmang風女神、(五)歌和、(六)小柑橘、我之心與朝露,形式則包括聲音、文字、平面攝影、大型地圖、手冊等。
王虹凱
Hong-Kai Wang
-
2020/03
Singing is what makes work possible (Syllabus)
-
2019/10
This is no country music II 這不是國境音樂 II
-
2019/09
Hazzeh
-
2019/03
This is no country music I 這不是國境音樂 I
-
2019/02
甜小調練習
-
2018/12
聚聽會耳
-
2017/04
南輿之耳
-
2016/09
不肖之徒
-
2015/11
Small Wrists
-
2020/12
Borom
-
2020/05~2020/07
五月共感:民主中的众流(台灣,台北,關渡美術館)
-
2020/03~2020/12
Radio Reina Sofía: Processes(西班牙馬德里索菲婭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
-
2019/10~2020/02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
2019/08~2019/10
Listening as Practice(印度,孟買,歌德學院Max Mueller Bhavan Mumbai)
-
2019/06~2019/12
Stars Are Closer and Clouds Are Nutritious Under Golden Trees(約旦,安曼,MMAG基金會)
-
2019/04~2019/07
超音樂・異聲驅動(台灣,台北,台北當代藝術館)
-
2019/03
Theater Commons Tokyo(日本,東京藝術公社)
-
2019/03~2019/04
Singing is What Makes Work Possible(美國,費城,RV計畫空間)
-
2019/02
Performing Arts Meeting in Yokohama 2019: Fringe(日本,橫濱,橫濱表演藝術節)
-
2020/12~2021/03
Listening: Resonant Worlds(日本,前橋當代美術館,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