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帶種藝術季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TAI身體劇場「夠帶種藝術季」演出內容簡介
《夠帶種藝術季》舉辦起初我們嘗試集眾人、集眾團之意,形構一個創作生態的「家」,使藝術家在歸屬的環境中能持續與眾人進行藝術性的對話,並在重複的、反覆的混搭著「我與他人」的觀念與記憶中,進行創作的思考與實驗。2021年「夠帶種藝術季」延續建造家的創作思維,跨族群、跨階層,甚至是跨觀念的創作層面,期許能建起創作生態的「部落」,使藝術家持續透過文藝與展演,行動和想像,將現實議題重新提問。
藝術總監:瓦旦‧督喜
- 《發酵中》
創作者:朱克遠(朱以新)
協同創作:BBJ樂團
表演者:朱克遠(朱以新)、BBJ樂團
演出內容:
阿美族在PAKELANG時
會煮一鍋魚湯
象徵一件大事的結束與完滿
我煮了一鍋魚湯
希望代表祝福與重生 - 《成石》
創作者:李偉雄、得陸‧鳩浙恩澇
表演者:李偉雄、得陸‧鳩浙恩澇
演出內容:
大理石是由白雲岩和石灰岩在高溫、高壓和水的作用下,經過再結晶而形成的岩石。
我們 也是嗎? - 《芬享/pakiasupilri》
創作者:巴鵬瑋
表演者:林淑珍、林源祥、巴鵬瑋
演出內容:
生命中有著多少的共享,來成就你/妳的本身,以音樂、話語、還有情感,甚至是以身體力行的排列組合,不斷形成色香味俱全像花的你/妳。 - 《Dear & Goodbye at 13:00》
創作者:奧萊‧吉芙拉芙斯
協同創作:巴豪
表演者:奧萊‧吉芙拉芙斯、巴豪
演出內容:
也許你曾想「告別」某些人事物,斷捨離某些情緒。而所有連接起的燈泡,是你、我所曾走過的每一步。 - 《Ka tayni haw》
創作者:潘靜亞
協同創作:理新‧哈魯蔚
表演者:潘靜亞、理新‧哈魯蔚
演出內容:
「Ka tayni haw」是巴奈外公曾經開的雜貨店,「ka tayni haw 來呀!來這裡呀!(歡迎您!)」,也許中文很難翻譯這樣的阿美族語語境,那是一種隨時敞開的狀態。
對應著TAI身體劇場的工寮,工寮是有火升起來的地方,有溫度的空間,人因此而匯聚。於是,冒出一個咖啡館的念頭,咖啡也許只是個媒介,更重要是轉化到現代場域,是否有那麼一個地方可以敞開接住彼此的心和靈魂,然後溫柔的說出「ka tayni haw」。
「Ka tayni haw 咖待你好」是一個限時限地限量的實驗咖啡館,人來就好、等你一起好的時空交會。 - 《航向祖先之地—月桃葉》
創作者:林源祥
表演者:林傑龍、林浩斌、巴鵬瑋、林源祥
演出內容:
卑南族的傳說中,當老人家往生之後,會乘坐著月桃葉,飄向至高的山上,與祖先相聚在一起。我用自己的創作,來想像、來記錄,這美好的文化典故……隨後~放下一切憂傷,以聚會、即興、接歌的型態,道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世代歌曲!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TAI身體劇場
立案日期
2013/01/08
負責人
瓦旦‧督喜
Email
團體簡介
TAI身體劇場2012年由太魯閣族原住民藝術家瓦旦‧督喜創立,成員來自台灣東部太魯閣、排灣、卑南等族青年,在花蓮市的鐵皮屋「工寮」實驗探索原住民新的身體語彙。
TAI,源於太魯閣族語,意思是「看」、「瞧」,是藝術總監瓦旦對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凝望與反思:「除了傳統祭儀或觀光化表演,原住民樂舞還有新的可能嗎?」他花了兩年時間田野研究,找出腳與土地的關係,記錄下六十多式「腳譜」,再透過每一次的創作解構、重組,產生新的身體與舞蹈形式。
TAI身體劇場作品風格多元,觸及原住民文學、身體與音樂、當代原住民處境與環境衝突等議題。作品《身吟‧男歌×女歌》受邀參與印尼日惹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久酒之香》受邀印度新德里國際藝術節演出,《橋下那個跳舞》入圍2016台新藝術獎,與法國音樂家羅蘭‧奧澤(Roland Auzet)共同創作的作品《尋‧山裡的祖居所》更榮獲2018年PULIMA藝術獎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