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安靜的噪音:武裝衝突、政治壓迫與強迫遷徙中的織縫工藝》 專書寫作計畫
林玉菁
「最安靜的噪音:武裝衝突、政治壓迫與強迫遷徙中的織縫工藝」專書寫作計畫,以二〇二二年已完成採訪的兩個案例為主——智利庶民粗麻布拼貼繡(arpillera)與寮國孟族難民故事繡畫(Hmong Story Cloth)。
第一部分智利庶民粗麻布拼貼繡(arpillera),將以智利的國家記憶與人權博物館(Museo de la Memoria y los Derechos Humanos)及英國北愛爾蘭烏斯特大學北愛爾蘭衝突政治研究中心(CAIN, Ulster University)所維護的「衝突織品資料庫」(Conflict Textile Collection)為主。前者約有500多件作品;後者約有400多件藏品,為智利國境之外的最大收藏。「衝突織品資料庫」係由目前定居英國北愛爾蘭地區的智利人權工作者Roberta Bacic女士所創立,近年來除了收藏智利庶民粗麻布拼貼繡,更協助前衝突或政治迫害影響下的社群(例如祕魯、巴西原住民、北愛爾蘭衝突、哥倫比亞內戰、加泰隆尼亞革命軍等)以拼貼繡的方式,表達文字無法傳達的痛苦經驗。
第二部分寮國孟族難民故事繡畫(Hmong Story Cloth),是擅長織繡的古老民族孟族的當代創新作品。傳統上,這種刺繡工藝,在孟語裡稱為「花布」(Paj Ntaub,發音為班道)。由於孟族原本是沒有文字的口傳民族,因此花布刺繡圖紋往往含藏了傳遞孟族長期遷徙歷史的意義。二十世紀七〇到八〇年代,受到越戰戰禍波及,孟族人再度被迫離開寮國山區的家鄉,橫渡滾滾湄公河逃生。
長於山林的孟族人仍舊習慣以詩歌跟織品紀錄一切。因此在難民營中求生的孟族人,為了爭取些許生計,為了記憶在戰爭中失去的一切,為了不讓世界遺忘這個被大國鬥爭利用又拋棄的小族群,孟族女性拿起針線(後來部分男性也加入行列),運用孟族傳統「花布」的刺繡技巧,轉而將自己跨越叢林大河,閃躲飛機槍彈,逃出生天的故事,一針一線刺出「孟族故事繡畫(story cloth)」。這些繡畫透過聯合國難民營工作人員、志工及早先移民國外的親友向歐美國家販售,以販售所得支持難民營中的艱苦生活。
林玉菁
Regina Yuching Lin
-
2023/03
譯作《朝聖者的印度:由由虔信者足跡交織而成的神性大地》
-
2022/10
《Covid Time Capsule》(線上互動式藝術計畫,印度、馬來西亞、台灣、泰國合作)
-
2022/10
譯作《打造動畫王國的女王們:從 Disney 到 Pixar、《白雪公主》到《冰雪奇緣》,改變迪士尼、寫 下美國動畫電影傳奇的關鍵女力》
-
2022/01
譯作《珍珠鍊戰略: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野心》
-
2021/11
蛻:2021/22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中譯英、英譯中)
-
2021/11
《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新創京劇)(中譯英)
-
2021/05
譯作《艾爾多安的崛起:一場為了信仰、權力、國際地位,建構土耳其靈魂的新戰爭》
-
2021/04
譯作《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
-
2021/01
導電材料複合天然纖維織作技術研究及開發創作記錄(中譯英)
-
2013/0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與自然科普寫作桂冠獎三獎
-
2005/09
傅爾布萊特獎學金
-
2001/01
大英國協研究獎學金
-
2022/10
《Covid Time Capsule》(線上互動式藝術計畫,印度、馬來西亞、台灣、泰國合作)
-
2021/09
Thanaka: A Tree in the Desert (short doc on Myanmar’s Quest for Biodiversity under Conflicts)
-
2021/05
Behind the Masks, Online exhibition presented to Revealing Contexts-Art and Social Action in Asia
-
2020/10~2022/12
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北管-王宋來和他的細曲藝術特展
-
2020/03~2022/06
昭披耶河之聲 - 神話風土與泰國傳統樂器展
-
2019/12
昭披耶河之聲-傳統泰國聲樂與器樂音樂會
-
2018/05~2019/01
生命之樹-亞太16國國際工藝交流展
-
2017/01~2022/05
亞太無形文化資產國際論壇(文化部文資局、北藝大建文所、清邁大學)
-
2012/01~2012/06
亞太六國傳統風箏創作國際大師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