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鞋子2024年國際發展計畫
一、 計畫目的
壞鞋子近年持續有機會向國內外表演藝術專業人士介紹舞作,作品《渺生》為其中之一。《渺生》為壞鞋子將台灣傳統儀式進行當代藝術轉化的代表作品,作品以兩位舞者的雙人舞編制、電子樂、空台等輕裝設計,在創作之初即以輕便、容易巡演的設定進行編創。
考量《渺生》作品的當代性與藝術價值、製作的輕便性與實戰經驗,壞鞋子規劃能以完整而仔細的影像紀錄規格,重製拍攝《渺生》的演出影像。
二、 計畫內容
本計畫為持續經營《渺生》的國際巡演機會,而進行演出影像的重製拍攝,專案執行內容包含《渺生》重製完整影像(50分鐘)與國際宣傳片(3分鐘)。
三、 計畫成果
這次的《渺生》影像重製,壞鞋子特別邀請長年拍攝舞蹈影像作品的導演駱思維與舞團長期合作的燈光設計曾睿琁共同合作,以透過舞蹈影像具體傳遞作品概念和氛圍為主要目標進行拍攝與設計。
影像的拍攝上以三機拍攝進行,透過不同的視角並藉由剪輯來呈現作品的概念、身體與材質的細節。燈光設計則以輕量化的編制設計,透過簡約的光源帶出作品敘事與細膩的感知。
總合本次的拍攝成果,創作者林宜瑾與導演駱思維分享如下:
「《渺生》對我來是一隻非常純粹而美麗的雙人舞,透過身體搖擺和踏步的語彙,持續累積、並不斷地變化而發展出來的作品。為了完整紀錄整支舞作,我在拍攝上安排了三台攝影機分別於中間、左邊及右邊的位置,中間的攝影機負責紀錄舞者與空間的關係,讓觀者可以理解舞者在空間中的哪一個位置,而左右兩台攝影機負責側面的視角,拍攝中景和特寫畫面,使觀者可以看清楚舞者們之間的關係和身體細節。
在作品完整紀錄中,影像的剪輯會忠實於舞作的內容以及需求,來切換不同的視角,例如某一段落需要看見舞者與空間的關係,就會使用中間攝影機的視角,或者需要看見舞者身體的細節,則會選用側面攝影機較為特寫的視角來看清楚舞者動作的細節以及生命力。
宣傳片則會在舞作的內容基礎上,拍攝較為寫意以及抽象的畫面,其中包含了慢動作的拍攝,以及特寫鏡頭,剪輯方面,會運用有別於現實的時間感,以及攝影機的視角來加強或放大舞作的內容,例如慢動作的服裝擺動、手部擺動、抑或是舞台上光影的變化、舞者踩踏的聲音、地上的影子,藉由舞台上的元素,並透過攝影機來呈現有別於現場觀賞舞作的差異,提供觀者另一種觀賞或者體驗舞作的路口。」
壞鞋子舞蹈劇場
2012/06/26
林宜瑾
壞鞋子舞蹈劇場首演於2014年,常年以「田野採集」作為主要的探索方式,編舞家與表演者透過深入民間祭典、自然山林等物種之境,持續窺探人之於泛靈之境的知識脈絡、精神哲思與感知模式,長期辯證與發展多樣性的美學暨身體觀點。
壞鞋子從2019年即自行營運排練場「#R13半島體創作基地」,#R13位於八里區關渡大橋下,坐擁淡水河畔觀景陽台;總佔地230坪,擁有100坪鋪設排練地板的活動空間,平時有貓狗、小孩穿梭身旁,與我們一起工作生活。
近年經歷:
2023
- 國藝會年度獎助專案(TAIWAN TOP)獲補助團隊
- 廣藝基金會第一屆雲舞台獎決選入圍《吃土》舞蹈影像
- 國家兩廳院台灣週《吃土》
- 米倉戲劇藝術節《吃土》
- 高雄市電影館「VR FILM LAB」虛擬實境影像創作獎助獲補《尋山》
2022
- 國藝會年度獎助專案(TAIWAN TOP)獲補助團隊
- 台北藝術節委託創作《綺夢遊》
- 西班牙曼雷莎藝術節邀演《渺生》
- 西班牙巴塞隆納花市劇院駐村邀請
2021
- 國藝會年度獎助專案(TAIWAN TOP)獲補助團隊
- 獨立重製《吃土》獲台新藝術獎提名,並獲「文化部藝FUN舞臺計劃」補助支持」
- 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年度駐館團隊
2020
- 國藝會年度獎助專案(TAIWAN TOP)獲補助團隊
- 國家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委託創作《吃土》
- 國家人家博物館「兒童人權工作坊」師資團隊
- 台北藝術節「共想吧」委託創作《工尺鼓詩》
- 台江藝術文化中心駐館團隊
- 雲門基金會「曼菲獎助金」獎助支持
2019
- 國藝會年度獎助專案(TAIWAN TOP)獲補助團隊
- 國藝會ARTWAVE國際網絡平台「橫濱國際表演藝術大會」演出團隊
- 國家人家博物館「兒童人權園遊會」演出團隊
-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藝起回家」演出團隊
- 年度製作《渺生》獲第18屆台新藝術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