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標本與環境發言—跨國遠端工作坊藝術創作與展覽交流計畫
李依佩
「未來種子—熱帶雨林調查研究計畫」作為第一年孵化階段,策展團隊細着藝術團隊實地至印尼蘇門答臘列尤擇生態區進行藝術田調,主要從藝術角度驅動跨領域合作,進入文化研究與創作。選擇用藝術、文化和教育的方法一起討論熱帶雨林問題,邀請研究者與創作者參與田野調查與研究,提供新場域的創作實驗平台。透過彼此互動,激發創意與靈感,從各種不同角度嘗試解決問題。
「植物標本與環境發言—跨國遠端工作坊藝術創作與展覽交流計畫」為第二年熱帶雨林藝術創作交流,同樣以藝術作為環境討論起點,搭建國際之間、研究機構、和地方民間機構的橋樑;深入到各個社會群體或文化生活的獨特歷史脈絡,美感經驗、品味標準有所瞭解與探討,提高台灣於國際貢獻的能見度。
本計劃雖受疫情影響,無法前往印尼熱帶雨林保育區進行交流,但透過遠端工作坊,其實拉近了專家、藝術家、民眾之間的深度對話,甚至探索自我本身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親密性。
台灣方面,與屏東在地深耕22年的泰美教育基金會合作,特別邀請植物獵人洪信介以及台灣自然教育創辦人崔佛進行兩天生態導覽與繪畫工作坊,從植物學和生態學角度認識屏東熱帶植物園的物種以及香蕉灣潮間帶生態、近距離觀察植物細節、製作標本、學習科學繪畫、操作開源協作的拼貼網站。
菲律賓場繪畫工作坊與藝術家 Catalina Africa 和植物學家 Ronald Achacoso 進行籌備。藝術家從傳統薩滿文化中的自然關係引導學員們如何從科學事實轉化為藝術創作,其中清除、展示、感知、專注、賦能、織夢,輔助大家投入個人與植物的對話,進而視覺化彼此關係。
印尼場繪畫工作坊再次邀請生態學家崔佛、印尼熱帶雨林保育機構HAkA和藝術家阿里安山。我們了解到近期蘇門答臘島列由澤生態系統的保育行動與變化。藝術家從個人經驗和動手當中,尋找植物姿態,引用類似曼德拉概念的創作可能性,強化了自然、思考、創作的循環,回應人類所處的當代社會狀態。
我們發現,台灣學員對於生態保育意識、專業知識、多元背景交流的渴望較為顯著;菲律賓因疫情掀起一股在家種養盆栽的流行,好幾位學員們庭院或家中房間處處是植栽,對於養護植物的陽光、空氣、水、造型和回憶尤其有著特殊情感。印尼學員性格較羞赧、英文溝通雖較薄弱,但是他們對於當前嚴重的疫情狀態,還能透過線上植物繪畫工作坊,串起另一種人際關係的溫情,更為珍惜。
李依佩
無
LEE YI PEI
-
2021/08
脫域:從數字藝術到元宇宙
-
2020/12
Art Connect(Podcast 製作)
-
2020/06
生命維數:藝術的力量
-
2019/08
「未來種子」熱帶雨林田野調查計畫
-
2018/06
「延/伸:文化與媒材的移動關係」亞洲當代藝術群展
-
2018/04
無根的樹—從樟樹記憶與歷史貿易共創未來歷史
-
2017/05
「延。深:高雄」國際印尼藝術家駐村計畫
-
2016/05
「口湖鄉雲林藝術站計劃」在地活化計畫
-
2016/03
「觸見今日」台灣與東南亞當代藝術聯展
-
2018/03
Girls in Tech,40 under 40,Taiwan
-
2016/12
Tic 100 社會創業競賽,Finalist
-
2021/01
漫遊島城:航行記(上海外灘美術館,講座)
-
2020/10
後疫情藝術人士的工作狀態(越南,zoom,講座)
-
2020/10
藝術與海洋反思(台灣,zoom,講座)
-
2020/08
把自然帶回家:環境裡的藝術社會責任(zoom,講座)
-
2020/07~2021/07
後疫情行動(台灣台北、馬尼拉,zoom,講座)
-
2020/06~2021/06
如何解讀波蘭海報背後的含義(zoom,講座)
-
2020/06
熱帶雨林的聲音故事(台灣,台北,誠品 R79,講座)
-
2020/05
思考的維度:植物身份、族譜與護照(台灣,台中,工作坊)
-
2019/09~2020/01
未來種子:熱帶雨林田野調查計畫(印尼亞齊、台灣基隆、台灣台北,策展)
-
2021/07
漫遊島城:在線駐村計畫(葡萄牙,AVANVA CINEMA,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