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搭渡 胡撇拉版巡迴公演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

  • 桃花搭渡  胡撇拉版巡迴公演|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桃花搭渡  胡撇拉版巡迴公演|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歌仔戲《桃花搭渡》受邀參與加暖暖、基隆及斗南地區教會所舉辦之「中元平安月」活動,分別由暖暖浸信會聖光堂、基隆市基督教聯合會及斗南長老教會聯合主辦,雖遇颱風延期,但是當地居民仍然冒雨前來觀賞,觀眾踴躍,在當地引起熱烈之迴響。

基隆普渡的傳統來自清咸豐年間大規模的漳泉械鬥,當時死傷慘重,造成族群間嚴重的裂痕,後由不同姓氏宗親會輪流辦理普渡,祈求當地居民的和諧與平安。本次演出的歌仔戲《桃花搭渡》正式敘述清領時期「漳泉械鬥」的故事,強調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相愛與饒恕才能帶來真正的平安,符合當地文化傳統,並深具教育意義。

暖暖區地處偏僻,罕有大型表演藝術活動在當地舉行,基隆市區有盛行百年的中元文化,加入教會舉辦的歌仔戲表演也基督教的觀點參與中元節期,在眾多的宗教普渡儀式中,注入當代中西文化融合之意涵,在傳統民俗儀典之中成為首創之舉。斗南教會向來關懷社區工作,在當地廣受好評,藉由歌仔戲宣揚基督教的平安祝福,受到當地居民的熱烈支持。

《桃花搭渡》全劇以清朝時期的台灣社會為背景,描述漳泉械鬥所帶來的仇恨及饒恕帶來的和平。本次演出重新修編為「《桃花搭渡》新音樂版(胡撇拉版)」,邀請黎翰江先生作曲、編曲及指揮,劇中音樂新穎別緻,樂器包括傳統的殼仔弦、笛、簫、嗩吶、鴨母笛、笙、古箏、柳琴、中阮、打擊樂器,以及西洋小提琴、大提琴、電子琴、爵士鼓等,組成十五人的中西合璧的樂隊;黎翰江先生並以此劇發表「台灣歌仔戲音樂創作的挑戰」論文,展現新一代本土戲曲音樂創作的優秀成果。

顯示完整資訊
文宣品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