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徑─台灣境派藝術》專書出版計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境派」(Jing-Pai),所指稱的是台灣1980年代以來至當前一群前衛藝術家的作品內涵,這內涵可能是材料或形式本身,他們的作品關乎作品內部的自創空間,或創作實存的外在空間。本書作為傳達「境派藝術」的第一步,擬先將境派藝術作一完整的定義,基於此立場,全書結構可分為境派藝術的特色與內涵、綜觀境派藝術的脈絡與影響兩個大方向。以專文論述境派藝術的發展歷程、地域與文化脈絡等等,並列舉2018年底起舉辦三檔「自成徑─台灣境派藝術」,共計三十一位藝術家及其參展作品為主要討論區域,透過學術角度梳理台灣當代藝術發展,以現代的語彙有系統地歸納出屬於臺灣的藝術特質,期能與下一代創作者做連結,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一種經驗傳承,也為爾後研究臺灣當代藝術史的研究者另闢一條蹊徑。
封面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文宣品
新聞稿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伊通國際有限公司
立案日期
1993/07/02
負責人
劉慶堂
Email
團體簡介
「伊通公園」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時間觀,更有建立與發展主體意識的自覺。從1988年9月成立至今,「伊通公園」已經有多年的歷史。
多年來,實際在背後固定維持這一空間的,則是同樣佇居在「伊通公園」內部的一個攝影工作室的主持人劉慶堂,憑著對藝術的熱情與堅持,默默靠著商業攝影將「伊通公園」承擔下來,使得這個空間雖然在財務上捉襟見肘,卻始終屹立著,保有它的獨立性與獨特性。也因為有著這樣的通融,藝術家得以自由出入此地,在此間找到自在抒發、飲酌與對話的對象,進而使此地有了某種介於清談與論壇之間的性格。
「伊通公園」不是合作社或公社型的會員繳費制藝術場域,因此三十年來憑藉的是當代藝術界藝術家與收藏家們在各方面的鼓勵與支持,近年來在攝影工作室轉型後,台北市文化局、國藝會等相關單位的補助,成就了今日的伊通!
2017-2019年重要活動
- 2019年「Do it. 來做。Can Anyone Be an Artist?」藝術餐飲體驗計畫:與「THE STUDIO」共同舉辦,結合創意料理與源自著名策展人Hans Ulrick Obrist於1993年推動,邀請藝術家與參與者進行互動與創作體驗,探討「為什麼在特定的場域才叫藝術」以及「如果有人根據藝術家的指南創作,這個人也可以自稱是藝術家嗎?」
- 2018年 伊通公園三十週年典藏展:伊通公園自成立以來,以實驗性空間的姿態承載了無數藝術家的創作能量,也因此曾獲得許多藝術家以贈送作品的形式資助伊通得以繼續存在。2018年為伊通公園成立第三十週年,舉辦此典藏展除希望表達即使再艱辛仍會堅持為藝術努力的理念,也向多年來幫助伊通的藝術家們致上衷心的感謝。
- 2017年 陳敬元個展《船上的蜘蛛》:「船上的蜘蛛」為伊通公園2017年的壓軸展,作者陳敬元於同年代表台灣參加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畫,在駐村期間,感受到古老蘇格蘭達芙鎮的悠久歷史與神話想像,及他自身對於星象、時空以及神祕學、科學、哲學等思維,將那些由心理、社會氛圍多重作用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成為他油彩與畫筆下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