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身聲劇場全新製作《落頭氏》
身聲劇場2025年第一檔全新製作《落頭氏》取材南洋妖異傳說,轉化鬼魅為女性生命寓言,探索近代東南亞華人遷徙與流離的命運,結合戲劇、現場音樂、肢體、吟唱等多元表演形式,隱喻華人移民的處境,呈現歷史與文化的「身首異處」。
作品於5月2日至5月4日,在臺灣前衛劇場美學指標所在地—牯嶺街小劇場1樓實驗劇場演出四場,四場皆滿座;於4月27日辦理的《進擊凡妮莎》性平活動,兩個活動皆圓滿成功。
《落頭氏》虛構了一種只發生在女性身上的落頭特徵,其後代開枝散葉在不同國家城市生活。作品背景設定一個來臺灣求學生活的馬來西亞華人,如何追溯這段流動的歷史。落頭氏如同所有鮮為人知的奇異族群,成為神話、成為靈異傳說,也成為歷史與現實。隨著國民政府遷臺,施行僑教政策與鼓勵外籍生來臺就學,馬來西亞人在臺灣的流動超過六十年,然而東南亞華人在臺灣一直是很幽微的存在,隨著臺灣政府實施新南向政策,重新帶動對東南亞各國的關注與理解。
身聲劇場成立二十七年,是臺灣獨樹一格的音樂肢體劇場,以表演者「演樂舞合一」為劇團特色,劇團中有三位核心成員都是來臺近二十年的馬來西亞華人。此次《落頭氏》演出中,除了戲劇與意象的視覺呈現豐富的表演語彙外,也運用臺灣鑼鼓鈸、東南亞鑼群與笛子等樂器編曲並現場演奏,更加入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是臺灣劇場非常難得一見的特色。檳城福建話是閩南語在馬來西亞落地後融合了馬來語、英語等涵化後的一種特色語言,在《落頭氏》演出中,扮演「兩個我」的主要角色由莊惠勻講華語、劉佩芬講檳城福建話,或一搭一唱、或覆疊雙聲,呈現記憶與生活同時周旋於臺灣與馬來西亞兩地的分離焦慮。
此次參與創作的成員為身聲劇場團齡十到二十年的資深成員,長期在身聲的訓練體系中養成,《落頭氏》演出中由劉佩芬、莊惠勻以演、說、吟唱與肢體主要演出貫穿全作,分飾「一個我」中的不同面向:字正腔圓、離鄉背井說華語的我;以及習於日常遣詞卻難以描繪內在世界的、說檳城福建話的家鄉的我。以鬼魂的身份在歷史長路上光照不到的另一群(女)鬼相遇,發現自己可能是華人與印度人生下的囉喏(Rojak)。全劇以詩意、跳躍的意識流動,加上肢體與一塊布不同的轉化使用展現演繹能量;而另外一位演出者陳姿吟一人擔任全場樂師,同時演奏取材台灣與東南亞等多種樂器,繁複的節奏與多層次的聲響變化令觀眾印象深刻讚嘆不絕。
身聲劇場
1998/11/06
莊惠勻
身聲劇場成立於1998年,是台灣獨樹一格的音樂肢體劇場團體,自創團起即從回歸自然純樸之「身體」「聲音」的基本工作開始,以深入研究「身體」「聲音」之純粹力量為根本,結合世界樂器為創作主軸,在肢體、擊樂、人聲與戲劇間,不斷實驗撞擊,持續發展與探索劇場表演的各種面貌,身聲的表演者既演、亦奏、亦舞,獨創的劇場美學風格,穿越文化與時空之界線,在跳躍飽滿的力量中,展露出『身聲』特有的跨界魅力,創造跨界藝術的無限可能性。
近年重要活動:
01.2024臺南藝術節
02.2024南投劇場藝術季
03.2024臺北街頭藝術嘉年華
04.臺北兒童藝術節
05.彰化藝術巡演
06.藝術未來行動第一期獎助計畫《神鬼人間道-台灣劇場未來式》
07.2023臺灣燈會
08.2023臺東藝術節
09.2023彰化走讀藝術節實驗劇場
10.2022彰化兒童藝術節
11.2022台北兒童藝術節
12.2022宜蘭傳藝園區小駐園演出
13.2022苗北小劇場
14.2021立賢教育基金會芽芽學藝-偏鄉藝文巡演計畫
15.2020宜蘭傳藝園區小駐園演出
16.2019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藝術節
17.2018年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演出團隊之一。
18.2017年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演出團隊之一,榮獲Summerhall Lustrum Award傑出表現獎。
19.臺灣與拉丁美洲合作交流計畫《遺失的大地》邀請墨西哥知名女導演Adriana Duch Carvallo來台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