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閩客飲食邊界初探
陳淑華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台灣閩客飲食邊界初探》
目的與主題
找出被視為消失的方言群的後代,記錄他們餐桌傳承的菜色、烹調的手法,以及呈現生活在不同方言群交界地帶人家的餐桌,如此才能彰顯台灣飲食的創造性與多元性。
對象
祖籍潮州府為主要對象,可分別來自不同縣市,如饒平縣和潮陽、普寧等地,且含潮州話和饒平客話區的分別,以及祖先來台年代先後的區別。再輔以生活於海陸客語區,能操海陸腔以外的腔調的客家人。
內容摘錄
南台灣流行的飯湯,菜和肉炒香,煮成一鍋菜湯,再淋在白飯上。對照廣東潮州人喜吃的箍飯,可葷可素的料先炒好,再與煮好的白飯拌在一起,讓飯與料箍在一起,兩者作法神似,只差一乾一湯。且因為作法簡便,都是田間工作最佳飽餐選擇。只是飯湯,更符合南台灣炎熱氣候的需求。
台灣土地上祖先來自廣東的福佬人,他們的身分或許隱藏了,但傳承再他們家庭餐桌上的頑固滋味或許仍在,在台灣風土的轉化下,成為一種地方的特色風味。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相關成果